从中山漫展说起,揭露晒娃背后的虐娃产业链,网友:孩子不是“活体资产”!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09字,阅读需3分钟

1.社交媒体上的“晒娃”现象逐渐偏离初心,部分家长被流量焦虑裹挟,将孩子的日常变成吸引眼球的内容素材。

2.商业机构悄然入场,用数据算法精准捕捉家长的炫耀心理,将儿童形象包装成可交易的“流量商品”。

3.除此之外,3岁“吃播”被父母强塞炸鸡、汉堡,稚嫩脸庞埋进巨大餐盘,体重飙升至110斤,脂肪肝、高血压等成人病过早缠上小小身躯。

4.当童真躯体被异化为欲望载体,每一次点击、保存、交易的背后,都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血腥啃食,更是文明社会必须筑牢的伦理防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当下,社交媒体构建起前所未有的流量磁场。当镜头对准童真面孔,“晒娃”本是分享育儿喜悦、记录成长轨迹的温情表达,却在流量经济的漩涡中逐渐偏离初心。部分家长被流量焦虑裹挟,将孩子的日常切割成吸引眼球的 “内容素材”—— 从精心设计的穿搭摆拍到刻意营造的才艺展示,儿童纯真的笑容被转化为流量数值的注脚。

图片

更值得警惕的是,商业机构悄然入场,用数据算法精准捕捉家长的炫耀心理,将儿童形象包装成可交易的“流量商品”。童装品牌借萌娃穿搭打造消费符号,短视频平台用童星账号孵化商业 IP,一条以儿童为活体道具的灰色产业链正隐匿生长。那些闪烁的点赞数字背后,是未成年人被物化的冰冷现实,更是流量狂欢下亟待守护的童年尊严。

图片

在流量畸形审美与低俗娱乐的双重侵蚀下,部分幼童正成为成人世界病态趣味的 “展演道具”。成年人的镜头下,尚在蹒跚学步、尚未成年的孩童们被裹进紧绷的渔网袜、泳装、超短蓬蓬裙,在镁光灯下被迫重复扭胯、顶胯等成人化舞蹈动作,肉嘟嘟的脸颊与不合时宜的性感装束形成刺目反差。漫展、直播间等公共场景中,这类被包装成 “萌系性感” 的表演屡见不鲜 —— 比如此前备受争议的中山漫展,两名女童身着露脐装搭配渔网袜,配合着挑逗性肢体语言,还有镜头对准稚嫩的身体,拍摄着特写镜头。

图片

更暗黑的是,这些影像经二次加工后,正成为恋童癖群体的 “猎物指南”:家长无意识分享的露脸照被 PS 进色情场景,直播片段被切割成低俗素材,甚至通过暗网以“童模私拍”的名义明码标价。当童真躯体被异化为欲望载体,每一次点击、保存、交易的背后,都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血腥啃食,更是文明社会必须筑牢的伦理防线。

除此之外,3 岁 “吃播”被父母强塞炸鸡、汉堡,稚嫩脸庞埋进巨大餐盘,体重飙升至 110 斤,脂肪肝高血压等成人病过早缠上小小身躯;4 岁幼童踮脚握住菜刀切菜,颤巍巍的小手贴近高温油锅,火苗窜起时惊惶的眼神被镜头精准捕捉;寒冬腊月里,孩子穿着单薄衣物在雪地打滚,裸露的脸颊冻得发紫仍被要求 “再摔一次”;家长为制造爆款,刻意设计摔倒磕伤、突然惊吓等刺激性场景,当孩子蜷缩着喊疼时,镜头后的 "导演”却在计算着出血量能否换来更高播放量……诸如此类,这些违背生理规律与安全底线的 “表演”,让本应被呵护的童年,沦为风险环伺的流量屠宰场。

当我们得以一窥晒娃背后的虐娃产业链,便不应再坐视不理,同时我们也急需打破“晒娃系私事”的认知迷思 —— 当镜头成为牟利工具,当亲子互动异化为商业展演,孩童已不再是情感叙事的主角,而是流量经济的“活体资产”,这就已经不再是“私事”了。

图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可现实是,童装直播里的 “小模特” 被迫浓妆艳抹,短视频账号中的“萌宝” 被训练成话术模板,童真的消逝往往始于成人世界的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