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前夕,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因紧张导致失眠、腹泻、食欲下降等情况。
2.考前饮食原则包括饮食规律、均衡、清淡、保证卫生、不宜过饱,以及慎用保健品。
3.早餐应提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谷类食品,如面包、饼干、馒头等,同时搭配粗杂粮、全麦食品,豆制品、蛋类、奶类和少量肉类。
4.午餐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注意菜品清淡,荤素搭配。
5.晚餐建议不要过于丰盛,吃八分饱,与休息的时间无关,夜宵要容易消化,不影响夜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营养助力高考,家长必看!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每年高考前夕,很多考生因为紧张导致失眠、腹泻、食欲下降等情况的发生。而考试前夕考生们在家自主学习,很多家长都还会在这个时间突击为孩子补补脑。如何保证孩子的健康,成功渡过考前难关,饮食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考前饮食原则
1. 饮食规律,不改变既往已有饮食习惯
2. 饮食均衡,不吃既往未尝试的特别食物
3. 饮食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以及油炸、煎炸食品,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4. 饮食保证卫生,避免因不洁饮食导致急性胃肠炎,影响高考。
5. 饮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也有助于减轻胃肠的压力。
6. 慎用保健品。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早晨因夜间长时间未进食,血糖水平低,而血糖是大脑能直接利用的唯一能量,早餐应提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谷类食品,如面包、饼干、馒头、花卷、包子、面条等。此外,食物不要完全精白细软,建议配合粗杂粮、全麦食品,豆制品、蛋类、奶类和少量肉类,可以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它们是考生高效思维所必需的因素;同时,还能延缓血糖反应,让大脑在考试过程中有持续的能量供应。由于早晨起床后,大脑皮层仍处在抑制状态,很多孩子食欲较差,进食量少,因此早餐要进食质量高、热量高、耐饥且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水果等。考生从吃完早饭到考试结束,往往都要3-4小时,如果早餐马马虎虎,很难保证大脑能够在考试期间保证高效得运转。
经过上午的考试,机体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午餐应该吃好,同时注意菜品清淡,一般来说,有一样荤菜或豆制品,再加上两样蔬菜就可以了,同样做到主食、肉类和蔬菜齐备,荤素搭配,以免造成胃肠负担,影响下午考试。如果饭后再能够午休,也是下午精力充沛以及大脑高效运转的保证。
晚餐建议不要过于丰盛,不要吃得过饱。夏季天气炎热,食欲减退,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选择新鲜蔬菜和豆制品,肉食不宜过多。吃八分饱,且与休息的时间无关,即使是睡眠较迟,也不该吃过多的食物,尤其是不应该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考试。
夜宵该吃什么?
考试之前应充分休息,不建议继续熬夜,最晚不要超过十一点,在此期间,如果需要,家长可适当给孩子准备夜宵,但尽量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而且最好在孩子入睡前一个小时食用。夜宵要容易消化,不影响夜休,比如小米粥、酸奶、牛奶、藕粉糊等。
如何应对失眠?
还有一些考生会在考试期间出现失眠的情况,建议此类考生临考前最好少喝咖啡、茶等饮品,以免过于兴奋影响睡眠,此外饮食清淡也有助于睡眠。还可食用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牛奶、香蕉、小米、南瓜子、开心果等。色氨酸能够促进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分泌,5-羟色胺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睡眠。
供稿:郭延玲(临床营养科)
编辑:吴晓娇(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