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高考考生规模达到1335万,比去年最高峰1342万少了7万,但竞争依然激烈。
2.另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200万,再创历史新高,未来几年就业压力将持续加大。
3.由于国家战略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更新换代,导致选专业难度加大。
4.面对内卷难题,家长和考生需正确认识到读书的性价比,多去做一些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5.无论如何内卷,有差异化优势的人,永远不会找不到好去处。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失联,请大家加我个人微信好友,围观朋友圈深度交流
大家好,我是毯叔。
这两天最重要的事莫过于高考,祝愿各位高考考生考的都会,会的都对。
这两天跟身边的同事们聊天,大家都在关心娃的高考前景,恰好今年我有一个同事家娃高考,和她聊了不少,才发现今年高考生真的不容易……
从数据上说,今年考生规模达到1335万,比去年最高峰1342万少了7万。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很多人看到人少了,都觉得孩子们轻松了,而且今年国家“双一流”高校还扩招了2万人,这是不是代表考生们考名校的机会增加了?
其实不是的。
别忘了,清华北大这些大学,在每个省份是按比例录取的,虽然今年全国高考总人数下降了,但很多省份报名人数是增加的:
比如广东比去年增加1.16 万,广西增加了4.7万,河北增加了6.54 万;湖南增加了3.8万,还有很多地方的考生都比去年多,这些地方的考生竞争都在加剧。
除了考学校难,这届考生选专业的难度,也堪称史上最难。
今年国家在高校专业设置上,更新换代特别多。
1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核心就是“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面向国家博弈、双碳战略、人工智能、老龄潮等,增设了一大批专业。
另外,现在还有一个信号,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疯狂裁撤文科专业,复旦大学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锐减至20%。
图源:教育部
原因就是近年来,老美不断在芯片、尖端科技领域对我们“卡脖子”,甚至连留学的大门都要关上,国家必须培养大量优秀科技人才,所以,专业调整必须跟着国家战略走,押注理工赌国运。
对国家来说,这是一次战略调整;
但对家长和考生们来说,选专业,一学就是四年,时代变化瞬息之间,做对选择成了一个挑战。
十年前,谁会想到文科地位会沦落至此?
如果今年选了理工,谁能保证五年十年后,会不会出现理工科人才过剩危机呢?
所以说,摆在考生和家长们面前的,是考上学校和选好专业的双重难题。
你以为,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么?
我还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恐怖的数字:今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1200万,再创历史新高。
大家细品品这个“死亡交叉”——一边是1335万高考生,一边是1200万毕业生,四年前在考场里挥汗如雨,四年后又要变成招聘会上的热锅蚂蚁。
这种情况啥时候会达峰呢?我测算了一下,至少得一代人之后。
给大家看一张图: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22年突破千万大关,按照目前参加高考的人数变化趋势,大概要近20年后,差不多2043年,才会回落到2021年千万级以下的水平。
图源:网络
也就是说,想真正明显感受到毕业生内卷程度下降,至少还要等20年,未来每年都有1000多万张毕业证同时甩向HR,到时候别说“人均大厂工牌”了,我估摸着送外卖都得考个211才能抢单成功。
所以说,最近几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真的倒霉,人数比十年前多,工作岗位数量却下滑了,妥妥吃到时代的黑利……
熬过这20年之后的孩子,估计会比现在幸福许多。
首先是这一代年轻人不怎么爱生孩子,等20年后年轻劳动力供给肯定大幅下降,到时候全国毕业生跌回千万以内,甚至是几百万,劳动力市场秒变卖家市场。
现在的娃们要是能苟到那时候,估计能体验一把爽文剧情——HR追着喊“爸爸”,offer多到要抽签,什么35岁危机?不存在的……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20年之后,这一代被债务压弯了腰的80后、90后,差不多房贷、车贷都彻底还完了,大家身上的压力减轻了,又可以开始借贷买买买了。
图源:网络
人一旦开始消费,就能带动工厂加班,经济就能循环热起来,岗位供给就能增加,年轻人就有了挑工作的机会。好日子才算来了。
这一点,大家别不信,可以看看现在东三省。
我老家就是东北的,犹记得当年高考一本线近500分,二本线也要400分左右。
你猜怎么着?前两天黑龙江传出来一个事,四省联考成绩出来,黑龙江二本分数线才212分。
我看到数据也一惊,这哪是分数线啊,简直比王者荣耀段位还容易上分……
二本线212分这个事后来被当地招生办否认了,但2023年黑龙江二本录取线不到300,确实是真实的。
图源:九派新闻
我查了近几年东三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确实都不高,而且在持续下滑。
这和东北的人口出生率有很大关系,东北地区工业化得早,教育程度也高,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最彻底,所以导致现在高考人数少,竞争没那么卷。
再过20年,估计全国都得变成Plus版东北,正所谓:质疑东北,理解东北,成为东北。
当然,20年后不卷,是我们的预测和愿景,虽然美好,但跟今年高考的孩子们没啥关系。
至少,从现在开始的20年里,还是会非常卷的。
一方面,应届生数量供给不断增加,每年都有1000多万劳动力涌入市场。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陷入经济通缩,岗位不断减少。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消费了。
大家看看身边的人,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贷款买房?还有多少人换手机很频繁?还有多少人点20元一杯的奶茶不眨眼?
很少了,大家都在省钱,都在压缩支出。
图源:网络
连企业也是一样,都在降本增效,恨不得让2个人干10个人的活儿,变相压缩支出。
本来能招10个人的公司,现在只招2个人。然后让这2个人在职场疯狂卷,剩下的8个人,就去劳动力市场卷去吧。
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写字楼灯火通明有人加班疯狂卷,应聘市场上有人疯狂卷降薪,这可能就是未来20年年轻人的内卷现状。
上周我去重庆出差,见了个开公司的朋友,他说自己最近招了个助手,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什么活都得干,干行政,见客户,拉销售,陪喝酒,还要开车……
干这些只给3000块底薪,可就这个工资,还引来20多个年轻人投简历,面试精挑细选才留下的。
还记得前不久中核集团秒删的招聘新闻么?
发出去1730个岗位,收到近120万份简历,千分之一的录取概率,可想而知,现在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有多大,竞争有多卷……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句歌词:
如此内卷20年,直到下一波人口周期和经济周期……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在想办法。
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出海,卷不动国人,就去卷老外。
还有的,干脆放弃在教育上卷孩子,之前热衷花几百万抢学区房,现在大家全都想明白了,还不如把鸡娃的钱给孩子买点教育年金,20年后直接每年领钱,来一波降维打击,绝对比抢月薪几千的工作强上百倍。
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如何看待未来20年的卷。
卷,就不努力考试了吗?就不奋斗了吗?
千万不要。
不管是让孩子出国的,还是给孩子攒资金的,那都是有家底的。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和普通孩子来说,没那么多其他机会,考上一个好大学,依然是当下的最佳选择。
图源:网络
当然,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一条路走到死。
要知道,学历是有“性价比”的,二三十年前,考个本科就能成为你的敲门砖,而如今,一块广告牌掉下来都能砸到好几个博士,学历的性价比正在逐步降低。
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到读书的性价比,不再只追求学历,而要把有限的时间有效分配,多去做一些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图源:网络
比如学个AI,搞搞自媒体,或者任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
我现在部门的实习生,当初好几个清北复交同学应聘,最后我选了一位学历并非最优秀的年轻人,因为他会很多技能,比如用AI爬数据,美化报告,社群运营等,工作交给他,一点不用愁。
事实证明,无论如何内卷,有差异化优势的人,永远不会找不到好去处。
所以归根结底,面对内卷难题,你的最优方案就是尽早找出自己的差异点和优势点,然后拼命拉长长板,千万不要在一个维度上(比如学历)死磕,性价比实在太低。
好了,最后还要祝各位高考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等你们熬到我这个岁数,说不定就能半躺在海边海滩上,喝着椰汁给儿女们吹牛逼:
“当年你老爸(老妈)我可是在1300多万考生里杀出来的卷王啊!”
对了,给家里有考生的家长们提供一个高考报志愿宝藏,它基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大数据,提供涵盖高考生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而且完全免费,大家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