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动力电池 “掉队了” ?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17字,阅读需4分钟

1.亿纬锂能虽然在动力电池市场排名下滑,但在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50.45GWh,同比暴涨92%,成为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厂商。

2.公司正从动力红海转向储能蓝海,营收结构的历史性交汇标志着战略重心已完成切换。

3.为此,亿纬锂能加速产能扩张,签订50GWh储能电芯长单,获80GWh铁锂+480GWh三元意向订单,确保328GWh产能消化无虞。

4.同时,公司在储能业务上布局三重技术先手,下一代王座的争夺中位居第一梯队。

5.尽管面临储能价格战和材料成本波动等压力,亿纬锂能依然保持强劲的业绩增长,毛利率承压但维持在18%左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作者 | 言西

当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厮杀成红海,亿纬锂能看似“掉队”的市占率下滑背后,一场关乎能源未来的战略大转移正悄然完成。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45GWh、同比暴涨92%的耀眼数据,不仅将其送上全球第二的宝座,更揭示出这家电池巨头跳出内卷、重构增长逻辑的深谋远虑。

从动力红海到储能蓝海的精准跳变。

2024年装车量18.7GWh(+8.34%),远低于行业23%增速。市占率从4.45%降至3.43%,被国轩高科反超。宁德时代比亚迪双寡头合计份额超65%,中小玩家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图片

储能电池破局:

图片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动力电池CR5超80%,价格战下毛利率普遍不足15%。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335GWh(+64%),2030年将达1500GWh。营收结构的历史性交汇(储能仅落后动力0.29%)标志着战略重心已完成切换。

百亿豪赌下的产能闪电战。

亿纬锂能正以军事化效率构建储能霸权:

▶ 产能大跃进

图片

注:2024年产能利用率已达86.56%,扩产迫在眉睫。

签订50GWh储能电芯长单(2025-2027)。获80GWh铁锂+480GWh三元意向订单(覆盖未来5年)。绑定国内最大系统集成商+超前锁单,确保328GWh产能消化无虞。

▶ 技术矩阵。

图片

储能业务营收2022年94.32亿→2024年190.27亿,两年翻番!

能源生态的三大未来押注。

当同行仍陷于电池尺寸之争,亿纬锂能已布下三重技术先手。

下一代王座的争夺:

图片

注:对比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丰田2027年量产计划,亿纬进度位居第一梯队。

开辟新战场,获小鹏汇天定点开发(下一代原理样机低压锂电池)。开发高能量密度专用电池(样品交付头部客户)。锂亚硫酰氯电池应用于编码器后备电源。

全球化利润提升引擎。

图片

海外营收4年增长206%(38.5亿→117.91亿)。

转型期的增长韧性。

在百亿级产能投入压力下,业绩仍保持强劲弹性:2020-2024年从81.62亿→486.15亿(CAGR 56.22%)。净利润从16.52亿→40.76亿(CAGR 25.3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超30亿,保障扩产资金链。

毛利率承压(2024年约18%),储能价格战叠加材料成本波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升溢价能力;海外占比提升→优化盈利结构。

图片

---

扩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若储能增速不及预期(当前规划需维持60%+复合增长)。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慢于计划可能错失窗口期。飞行汽车/机器人市场爆发时点存在不确定性。107亿扩产投资后资产负债率或突破60%警戒线。

能源变局中的战略棋手。

亿纬锂能的“掉队”,实则是跳出内卷红海的惊险一跃。

图片

当行业沉迷于动力电池份额之争时,其以储能为主战场、固态电池为技术矛、低空经济为新边疆、全球化为利润池的战略组合,展现出超越电池制造商的能源生态视野。

328GWh产能的豪赌背后,是对新型电力系统变革的笃定。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将达300GW,约为2024年的6倍。这场能源存储革命的需求洪流,正需要亿纬这样敢于All in的弄潮儿。

图片

纵观其布局——储能解决当下增长,固态电池卡位未来技术,低空经济抢占新兴场景,全球化优化盈利模型——四重布局环环相扣,构建出难以复制的战略纵深。若能在产能扩张与技术突破间保持平衡,这家“主动掉队者”或将上演中国能源史上最华丽的转身。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