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身高1.2米,体重25公斤。这是西藏13岁脊柱侧弯患者次仁拉姆的身体,接近120度的脊柱侧凸和130度的脊柱后凸,让拉姆本就瘦弱的身躯饱受八年病痛折磨。
经过专家手术救治,拉姆的身高从术前的1.2米增长至接近正常青少年的水平,原本严重扭曲的脊柱恢复了接近正常的生理曲度,让她恢复了青春该有的模样。
“她现在可以挺直腰背坐在病床上看书,这与术前蜷缩在轮椅上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6月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联系到拉姆的家人时,她的母亲说。
5月16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副主任黄博正在为拉姆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8年前,拉姆的身形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脊柱侧弯,由于侧弯弧度不大,身体也没有其他异常,家人当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她三四岁时出现了脊柱侧弯,在拉萨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说到了十三四岁必须要手术。”拉姆的家人回忆道。
2024年12月,脊柱侧弯持续性加重的拉姆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今年3月,在家人的陪同下,拉姆来到位于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寻求帮助。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拉姆的脊柱已经“拧”成了麻花状,这在临床上非常罕见,并且极度旋转扭曲的脊柱和胸廓导致她的肺组织受到压迫,严重影响到了肺功能。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副主任黄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为了让拉姆严重变形的脊柱更好地适应手术,调整改善呼吸功能,我们先对她予以两个月的头颅骨盆牵引治疗,让脊柱在初期适应的同时,进行肺部功能的储备,为迎接矫形手术做准备。”
经过两个月的牵引以后,5月16日,黄博团队运用新技术为拉姆实施矫形手术,“我们对拉姆实施了后入路的椎弓螺钉内固定截骨矫形手术,采用科室自创的全椎间隙松解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矫形力,尤其是对脊柱旋转的矫形力。”
术后康复中的次仁拉姆(中)。受访者供图
“与传统三柱截骨技术相比,全椎间隙松解技术在确保矫形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神经损伤和内固定失败的风险,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出血量,继而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黄博表示。矫形手术结束不代表治疗的结束,接下来拉姆还需要预防迟发性感染,并严格按照要求佩戴一年左右的脊柱保护支具,待植骨完全融合固定后,整个治疗才算全部结束。
如今,次仁拉姆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曾经被病痛束缚的她,如今能轻松举起心爱的课本。最让母亲欣慰的是,拉姆悄悄许下了心愿:“等完全康复后,要穿着漂亮的藏裙,和同学们一起跳舞。”这份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是医疗技术馈赠给高原少女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