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通讯员 高于茹
身高1.55米,却能够“驯服”200吨起重的龙门吊,并将偏差控制到厘米级完成吊装任务……在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工服)清远工厂,龙门吊司机杜兰艳凭借着这门绝技,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空姐”。
驾驶室内的杜兰艳。 高于茹 摄
每天早上7点,杜兰艳都会提着水杯,沿着钢梯走上近20米的高空,到达自己的“专属办公室”。在约两平方米的驾驶室内,她进行设备点检后,手握操纵杆,控制吊钩吊运盾构部件,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些部件轻则几百斤,重则上百吨,不能有一丝马虎。”杜兰艳解释道,自己拨动操纵杆的力度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吊装的重物在某个方向产生偏离,可能让重物撞击到其他部件甚至掉到地面,后果不堪设想。
工作量多或遇到对精准度要求高的吊装任务时,杜兰艳的手就像长在操纵杆上。炎炎烈日透过玻璃,逼仄的驾驶室变成40°的“桑拿房”,她端坐如故,聚精会神,不断重复着手部动作……时间在她身上渗出的汗珠中一点一滴流逝。5个多小时后,杜兰艳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手、肩、腰酸痛不已。收拾东西下班时,她才发现那个被她遗忘的水杯。
由于上下不便,杜兰艳为了不耽误工作,严格控制自己的喝水量,以减少上厕所次数。但有时候忙起来,她常常连那几口水也忘记喝,只能在下班时间补上。
今年36岁的杜兰艳出生在陕西汉中的农村家庭。由于家中经济拮据无法负担学费,她高中未毕业便辍学到外地务工补贴家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龙门吊司机这一职业。龙门吊司机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为了尽快拿下证,她一有空就学习和刷题。熟悉机械构造、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理论知识后,她终于进入实操阶段。
原以为开龙门吊就像“抓娃娃”一样简单,但真正入行后,杜兰艳才发现恐高只是第一个“拦路虎”。
“比如吊运盾构渣土时,如何才能把料斗里的泥土倒干净;把握怎样的度才能避免钢丝绳被拉断;稳钩应该注意什么……”这些无法从理论中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杜兰艳下更多“诗外功夫”。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杜兰艳用自己的“悟”,去弥合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复盘、观察、请教,她逐渐掌握了各类要领,成长为一名“老司机”。
长期在高空作业,杜兰艳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养成浅睡眠的习惯。“晚上回去睡觉感觉还在驾驶室,生怕自己睡着做梦,误了事!”
在驾驶室之外,她的梦想一路生花。从业8年,她吊装成吨大型配件近3万件次,参与组装的盾构机服务于“聊热入济”工程、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为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杜兰艳在下班时间仍然坚持学习,还利用一些AI工具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去年,她考取高级工证书,也从中铁工服获得了相关津贴。
“希望努力工作能早日买房,让孩子们不用再租房住了。”谈到家人时,杜兰艳坚毅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