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5日)下午
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
相关情况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
处长 姜寒笑主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李震杰
介绍《台州市区“三线三度三性”
设计导则》的总体情况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已从大规模扩张步入精细化雕琢与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充分挖掘、高效利用台州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打造和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我局组织编制了《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设计导则以山脊线、水岸线、天际线为边,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为界,色彩和谐性、风貌融合性、环境协调性为标,加强山水视廊管控,控制城市合理开发,引导风貌和谐有序,努力把台州塑造成一座兼备山海、人文魅力的现代化高能级城市,助力打造更高能级、更优品质的美丽台州。
在《设计导则》编制过程中,我们在城市建设、文化、风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北京、深圳、杭州、绍兴、安吉等省内外地市的先进经验。主要内容有:
(一) 总体规划目标
构建“三线三度三性”风貌管控体系,营造显山露水、城景交融,特色彰显、气质凸显的城市风貌格局,提升城市的可视性和可识性,让城市空间更活力,人居环境更宜居,打造“山海相融活力之都、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二) 规划范围
《设计导则》规划范围分为市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级。市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及外围乡镇,面积约16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作为设计导则的核心研究区域,包括市区街道所辖范围,面积约679平方公里。
(三) 管控内容
对“三线三度三性”进行分项管控研究,形成指标化管控导则。“三线”指山脊线、水岸线、天际线,“三度”指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建筑高度,“三性”指风貌融合性、色彩和谐性、环境协调性。
1、山脊线:根据中心城区现状山体分布、高度、规模等情况,筛选出17座山体作为重点管控对象,对其周边建筑高度进行协调管控。原则上禁止建筑将山体全部包围,应预留开敞面,保持景观廊道的通透性。山脚线外20米范围以布置公园、绿地、广场、道路、停车场等公共(用)设施、生态设施用地为主。山前地区的临山建筑,建筑高度应圈层式由山体向外缘递增,宜在城市主要视点可视范围内呈现山体上部1/3可视。地标建筑高度在经过论证后,可适当突破山脊线高度限制,但需与背景山体形成良好的曲线关系,充分展现台州独特的山体景观魅力。
2、水岸线:注重滨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空间的相互融合,严格控制滨水建筑高度及退线,协调城市重要水体沿线建筑高度与建筑退线之间的关系。滨水建筑宜采用退台处理,首排建筑宜以低层和多层为主,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空间。加强对飞龙湖、东山湖、月湖、云湖、鉴洋湖等重要湖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按照湖区周边建筑“近低远高”的原则,创造层次丰富、高低错落、景观良好、功能丰富的滨水空间形态
3、天际线:塑造中心城区核心区高层建筑簇群,控制重要地标视线廊道沿线建筑高度,加强高层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同一区块高层建筑簇群宜采用0.618黄金比例跌落,打造建筑形态多样、高低错落有序、空间层次丰富的城市形象展示区。协调主要道路沿线建筑高度及面宽之间的关系,提升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感受,构建形成高低起伏、富有节奏韵律的城市天际线。
4、开发强度:以环境承载力为出发点,城市不同分区功能定位为目标导向,坚持开发强度分层分区管控,从国土开发强度和地块开发强度两个层次出发,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要素的集聚效益。对中心城区内地块平均容积率进行分层分区控制,有序把控城市开发强度,引领城市核心功能集聚提升。
5、人口密度: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及用地布局,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同时,按照片区不同发展方向、功能板块及相关规划要求,构建“市级、区级、片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布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
6、建筑高度:依托城市功能板块和建设现状,科学明确城市各地块的建筑限高要求,形成中心城区高度控制一张图。引导城市高层建筑簇群布局,形成“高铁新区、中央商务区、椒江南岸、商贸核心区、中央创新区、永宁江科创区、江口智心、飞龙湖区块、月湖中心区”等九个城市高层建筑簇群,并对其中地标建筑限高提出引导。
7、风貌融合性:根据台州自然基底和发展情况,考虑城市风貌与山水景观的协调性,构建“一心四脉、两廊两轴、一带四组团”的城市风貌整体格局。结合城市功能板块布局,划分五大类型城市风貌区,包括“制造之都产业风貌区”、“和合台州传统风貌区”、“活力都市商贸风貌区”、“和美宜居活力风貌区”、“水韵山色田园风貌区”,并对各风貌区提出不同的建筑风貌要求。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前提下,鼓励局部个性化设计,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活力。
8、色彩和谐性:依托台州山海城市本底,坚持整体协调、特色彰显,文脉延续等原则,明确各城市风貌区的建筑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建筑材质、特色要素等引导要求,打造台州“山魂海韵、淡墨逸彩”的城市色彩总体形象,让城市的色彩成为讲述台州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彰显自然之美的独特语言。
9、环境协调性:构建台州现代化的城市氛围,对城市景观环境、绿化、 城市家具、店招标识等提出管控要求,加强对建筑高宽比、建筑界面通透性等风貌要素的管控,提升建设项目内部协调水平,塑造城市、山水、建筑、道路和 景观等各类要素相互协调的城市形象,彰显山水城市魅力。
1、加强组织领导。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责任主体。《关于加强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全域国土空间管控的实施意见》已经台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实施。接下去将细化配套举措,强化统筹协调,推动任务落实,形成运作有序、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构建管控机制。构建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出让、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三线三度三性”管控机制。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风貌,加强城市设计在“三线三度三性”全域品质空间管控中的指导作用;在具体区块和项目设计和建设中,从上述九个维度全面加强管控指引,对于未落实核心指标、管控要求的原则上不予审批通过。
3、智库赋能决策。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在城市规划建设关键性工作中的重要决策作用,重大规划设计、重要建设项目方案需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发挥城市“两级+专项总师”的智囊作用,加强城市总规划师、区域总设计师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对于“三线三度三性”内容的指导、把关和技术支撑。
4、强化宣贯指导。我局已同步开展《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控制导则》的学习培训工作,持续加强宣传解读,充分运用网络、手机 APP、报纸、展览馆等多种手段,宣传普及“三线三度三性”管控机制,提高“三线三度三性”建设实施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城市风貌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
答记者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刚才,李震杰局长介绍了《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请再谈谈当前发布《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局长 李震杰答记者问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规划管控,留住城市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等核心基因。这一顶层设计为台州的城市风貌塑造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我局组织编制了《台州市“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概括来说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台州编制“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构建“三线三度三性”风貌管控机制是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助力于实现台州弘扬山海生态、文化优势、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二是建设“山海水城、魅力台州”的重要抓手。台州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整体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空间格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山、海、水、城四大要素互相交融,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对一个山水资源优越,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而言,山前区域、水边区域、城市核心区、历史地段等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台州编制“三线三度三性”设计导则,从
山脊线、水岸线、天际线、建筑高度、开发强度、人口密度、风貌融合性、色彩和谐性、环境协调性九个维度加强管控,有利于打造城市风貌连贯有序、色彩和谐典雅、环境协调美丽的魅力台州形象。
三是提升台州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举措。生活空间和美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是创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的关键举措。台州构建“三线三度三性”管控机制,有利于加强全过程风貌管控。把各项控制指标、参数、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城镇建设中去,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有利于提升台州规划建设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助力提高城市的安全性、美观性、可持续性。
请谈谈如何有效运用《设计导则》来加强城市风貌管控,指引台州的城市建设?
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副局长 夏海鸰答记者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总体规划层面,围绕“两江水韵、山海风情,缤纷港湾、秀丽台州”的总体风貌定位,将核心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山水人城”融合发展。在城市设计层面,加强“三线三度三性”全域品质空间管控的指导作用,提出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的管控要求,明确相应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并对色彩和谐性、风貌融合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进行引导。在详细规划层面,深化落实九个纬度指标对具体地块的风貌管控要求,将相关控制要求按“控制性”与“引导性”要求分类纳入,并落实到具体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中,形成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依据。
二是锚固政策衔接。我局同步发布实施了《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2025版》,在原技术规定基础上,新增了“城市风貌”章节9个条款,夯实了“三线三度三性”全域品质空间管控要求的实施路径。重点强调了滨水、临山区域建设项目应当留出望水、观山视线通廊;结合地形高差和周边环境,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和富有韵律感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同时对住宅建筑的第五立面、外墙饰面、住宅面宽等提出了具体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城市品质风貌九个维度指标的落地实施。
三是精细规划管理。以《设计导则》为指引,把“三线三度三性”管理机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出让、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在土地出让环节,依托《技术规定》,将“三线三度三性”各项指标、参数、要求作为地块的规划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直接引导地块开发建设。在方案编制环节,加强对“三线三度三性”条款要求的设计落实,未落实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规划部门不得审查通过。在施工建设环节,鼓励和推广使用高品质建筑材料,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在批后监管阶段加强对外墙材质、建筑色彩运用的指导。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尚未落实“三线三度三性”的具体内容的,原则上不予验收通过。
通过“三线三度三性”空间管控在规划审批各环节的有效传导,营造显山露水、城景交融,特色彰显、气质凸显的城市风貌格局,提升城市的可视性和可识性,让城市空间更活力,进一步提升台州城市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