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越野的「能力错配」!
在中国的越野市场,长期存在着一种失序的状态。车企用三把锁、涉水深度等硬件参数草率进入,甚至出现很多“越野车不越野”的现象,消费者则凭着勇气和胆识踏上越野之路,却因为能力和场景「错配」事故频发。
今年3月,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尼三锅”网红打卡点,一辆越野车在高速爬坡过程中,由于对地形缺乏和越野常识了解,冲上沙丘顶端后失控,导致3人不幸身亡;今年4月,一辆改装越野车在泥坑中高速绕圈时失控,撞向围观人群,致1人重伤送医……
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被很多人视为驾驶者的「无畏」而导致的惨祸。但在长城看来,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展现出的「无畏」姿态,本质上并非是出于对于风险的轻率,而是由于无知才无畏。
就像登山者必须掌握气象规律与攀岩技巧,越野者的自我突破与场景挑战,也必须建立在系统化认知框架与科学能力评估的基础之上。
于是,围绕需求同时按照既有越野场景,长城把越野技能也划分出4个等级,通过经验、装备、理论、驾驶四大维度,全面评估越野者的操作能力与安全水平:
1、初学车手,有一定安全意识,对越野车辆和越野分级有概念,会使用驾驶模式;2、中级车手,了解车辆的结构和原理,有一定越野经验,有部分救援装备;3、高级车手,丰富的越野经验,掌握更多的理论,有多日出行经验,能够指导他人开展越野活动;4、专业车手,接近职业车手的驾驶水平,强于常人的体能及耐力,拥有职业水平的保障、改装团队,有非专业赛事的参赛经历。
具体到经验维度,长城把初学车手对应为刚刚接触越野1年以内的新手玩家,而专业车手则对应8年以上的经验,以及改车、领队、非正式赛事等多种经历,甚至要求拥有或长期驾驶多动力、多品类的5台车。
这样将越野技术细分,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参与越野对越野有兴趣的车手,能够系统化地认知自己的能力,从而选择合适的场景和路线难度,避免因为无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长城用行动证明,越野从来不是小部分勇敢者的游戏,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安全、专业的前提下体验到的乐趣。
400万用户、上亿公里数据,长城如何做越野的「规则制定者」?
「底线」、「规则」是魏建军这几年频发提及的词。
一方面,基于稳态的市场规则来做事情,品牌向上、技术向善、品质优先;另一方面,长城也在思索如何制定规则、创造规则。
SUV、皮卡、越野,熟悉长城的人都知道,长城似乎每一次都能在一个锚定的细分领域做到第一。
这种单点击穿的能力让长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也有着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底气。
任谁都知道,只有做好细分的开拓者,才有让其他企业去做跟随者的可能。聚焦到越野,可以看到,长城的这套分级标准绝非空中楼阁,而是依托于长城全球化的研发验证体系,基于两千多名工程师的越野研发团队,四百多万的全球越野用户,上亿公里的越野驾驶数据库,无数次的专家研讨和场景验证最终形成。
以本次活动的沙漠场景为例,工程师通过分析 120 万公里沙漠驾驶数据,发现 90% 的陷车发生在沙面硬度低于 120kPa 且油门开度超过 40% 的工况。因此,在试驾过程中,你可以频繁听到教练员口中什么时候应该收油、什么时候应该给油,在不同的坡地如何控制车速和打方向盘……
围绕这套体系,将原本越野车手之间口耳相传的碎片化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传承的标准化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越野上线,也大大降低了专业越野的学习门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本次环塔赛事中,长城能够连续在两场T2组别赛事中获得冠军;为什么在本次环塔拉力赛的长城车队中,除了很多专业大赛赛车手,还出现了诸如梁钰祥这样71岁的越野老炮,孙相燕、马欣这样的母女组合成功完赛。
要知道,相比于T1组允许彻底改装,性能远超过量产车,T2组对于改装的严格限制,如禁止更换底盘结构、动力系统需保留原厂核心组件,更能体现车企原车的技术实力,以及车手对于赛道和驾驶的本质理解。
「从造一辆越野到造一个生态」
对于长城来说,把越野卖得好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是在市场终端的数据占比领先,那还远远不够。
在这个过程中,长城真正思考的是,如何围绕配套服务、教学、上下游等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让生态重新定义何为越野。
如果说今年1月长城越野联盟的成立,是构建这一越野生态的第一步。汇聚众多越野领域的专业人士、爱好者以及上下游企业,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成员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的同时,推动技术共享与行业标准的探索。
比如,通过鼓励用户、各地政府、越野场地方共同挖掘有趣的越野路线,并在长城APP中专门开设了路书专栏,用户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越野经历与发现,让更多人了解和探索未知的路线。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将各个孤立的越野活动连接在了一起,也连接起了人与自然、车与路、人心与文化。
那么如今,长城越野驾控训练营的启动,则是长城推动越野文化进一步普及的重要举措。随着户外生活方式的兴起,越野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考虑的方向,但实际上对越野文化、越野知识了解有限。
数据显示,中国越野用户目前的年均增长15%,2024年硬派越野车的累计销量突破48万辆,但非专业玩家占比超过30%。
面向不同水平的越野爱好者,提供专业的驾驶培训课程和系统化的教学,从基础的越野驾驶技巧,到复杂路况下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上帮助学员提升越野技能。
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态闭环」的打造,将越野从「硬核玩家专属」真正转向了「大众可参与的阶梯式体验」,吸引更多想要越野却受制于缺乏越野技能、安全保障、配套设施的潜在消费群体,持续激活和带动消费增量。
同时,通过技能认证、车友社群等方式,进一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形成「长城 = 越野」的品牌认知,刺激潜在消费群体在考虑购买越野车的过程中将长城作为主要选项。
有人说,中国越野车市场就像一场马拉松,有人靠耐力,有人靠爆发力,而长城选择的是一个最艰难也最正确的道路——生态力。
正如沙漠中的胡杨林,单个植株难以存活,但连木成片便能抵御风沙;长城正在做的,就是培育中国越野的「胡杨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