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启动16年来首次人口普查,全面调查种姓问题

经历了多年延迟后,印度即将在明年启动一项庞大的全国人口普查,这是16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统计工作。

印度内政部于周三(6月4日)晚间发布声明表示,普查将首次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工作人员将收集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母语、语言、识字率和经济活动等信息,此次普查还将首次全面统计印度复杂的种姓结构。

图片

图片

这项分两阶段进行的人口普查计划将于2027年3月1日完成,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和平时期人口调查之一,预计动员人数远超以往。

2011年的那次普查动用了近270万人力,走访了超过2.4亿个家庭。如今随着印度人口迅速增长,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估算印度当前总人口已超过14亿,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人口普查为何如此重要?

印度的人口普查除了是一次的数字统计,也是国家政策制定和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普查数据直接影响印度的福利政策和资源分配机制,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关键领域的规划和落实。

图片

随着人口的增长,议会下院和各邦立法机构的席位预计将相应增加,根据2023年通过的《女性预留法案》,新增席位的三分之一将留给女性候选人。

二、种姓统计

种姓制度,在印度是历史悠久的社会等级体系,渗透在生活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印度有成百上千个种姓群体,主要依据职业和经济状况划分,但尴尬的是,印度关于种姓人口的数据要么缺失,要么早就过时了。

自1951年印度独立后的首次人口普查以来,官方只统计达利特和部落民,也就是所谓的在册种姓和部落群体,这些都是印度社会中边缘化的群体。

图片

可印度还有针对其他落后阶层(OBC)的配额政策,政府岗位、大学录取名额、选举席位都给他们留了 “专属通道”,目前的政策规定配额上限为50%,其中27%专门留给OBC群体。

一旦这次普查统计出这些群体的准确人数,恐怕要求提高配额的呼声会此起彼伏。

历届印度政府之所以对更新种姓数据持谨慎态度,原因之一正是担心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可偏偏这次普查官宣,距离印度最贫困的比哈尔邦关键选举也就几个月时间。

在比哈尔邦,种姓问题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而印度总理莫迪所在政党还在该邦领导着联合政府,这其中的微妙关系,实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