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近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强村公司’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专题“半月坛·半日谈”座谈会。会议聚焦强村公司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全市26个试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围绕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实践探路:
乡镇先行先试
多元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座谈会上,部分县(市)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分享了强村公司建设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因地制宜的创新智慧。
开原市城东镇镇长潘吉介绍,全镇立足资源整合与品牌打造,以“秀美城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成立产业联合党委,整合7个村的婆婆丁、紫桃李子、榛子等11种特色农产品,打造“秀美城东”公共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培育本土主播团队,对接强深超市、北京商超及沈阳高校市场,实现产品入驻。并明确村集体占股55%的主导权,配备专业会计团队,确保财务规范透明。
西丰县振兴镇党委书记佘玉新介绍,全镇以“农旅双链”激活绿色产业带,依托“辽北菌菇第一镇”产业基础,通过全面清查盘活村级资源资产3454.9万元,构建“三区一全”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上连冰砬山,下带诚信湖,中间串联各村特色产业的农文旅融合带;计划在振兴村、枫树村注册强村公司,前者聚焦食用菌渠道拓展,后者发展冰砬山民宿经济。
调兵山市晓南镇依托百年酿酒传统,争取资金530万元建设白酒产业园,计划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400亩糯高粱种植基地,并与铁岭银行合作上线“铁粉会员”APP拓展销路。同时融合非遗文化、辽金历史等元素,规划白酒文化长廊与全域旅游专线。
银州区龙山乡党委书记郭瑞创新实践“村企合资”模式,七里村以土地、鱼塘入股40%,联合辽宁恒远公司(注资60%)成立强村公司,龙山乡通过“专业资本导入+村集体股权绑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可持续收益,为城郊型乡镇提供“文旅运营公司化”的鲜活样本。
痛点破局:
直面集体经济发展困境
明晰强村公司战略价值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敬宇直接指出当前村集体经济核心痛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资源发包,模式单一且人才短缺,而强村公司通过“招才引智”“科学谋划”可突破这一瓶颈。他以沈阳沈北新区等地的成功经验为例,提出“人、项目、资金”三大核心要素的解决路径,并鼓励各地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民宿经济、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业态,并通过“村企校合作”“产业联合党委”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价值链延伸。
机制护航:
压实主体责任
构建长效发展生态链
强村公司建设必须构建长效机制确保行稳致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崔学文要求乡镇党委书记要扛牢主体责任,优先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投入强村公司,协调国土部门统筹存量建设用地及增减挂钩指标保障项目落地;推行专职经理人聘用制,激活“乡村CEO”、返乡大学生等人才资源。建立穿透式督导机制,深入项目一线,紧盯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管,联动乡镇纪委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构建“党内+群众+审计”立体监督网络。对成效突出村给予政策资金倾斜,对推进不力者实施约谈整改。同时引导公司收益反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实现强村富民良性循环。
本次“‘强村公司’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专题“半月坛·半日谈”座谈会,不仅是一次经验荟萃的头脑风暴,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方法论革新。从横道河子镇的资源活化,到李千户镇的品牌突围;从郜家店镇的光伏惠民,到杨木林子镇的文旅融合……各乡镇以“党建引领、市场思维、群众参与”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多元共进”的发展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我市正以“强村实践”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春雨
编辑 ▏罗晓曦 责任编辑 ▏姜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