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这个娃娃自挣上钱后,年年来看我们。我们非亲非故的,但人家娃娃还给送来米面油等,够我们老两口吃半年的。”5月25日,73岁的陕西延安甘泉县石门镇雷家沟村村民李二莲说。
李二莲口中成成是和她同一个村的村民李利成。这位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青年创业者,怀揣梦想,一路摸爬滚打,如今已成为拥有“满江红小火锅”店、聚一堂自助火锅店、华联宾馆、美龙酒店、雷家沟村蔬菜基地等多家产业的经营者。
1988年出生的李利成,家中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父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初中毕业后,他便踏上了外出学艺的道路,在甘泉宾馆及延安等地的酒店钻研厨师技艺。
凭借着细心和认真的态度,李利成在厨师行业逐渐崭露头角。正当他满怀憧憬准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食堂时,慢性咽炎却成了“拦路虎”,梦想的火苗被无情浇灭。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此时,他结识了妻子白婷,收获了美满的婚姻。
不能继续做厨师,李利成并没有选择回家种地,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他先是学习开车,后经人介绍前往榆林神木市的一家酒店从事管理工作。在那里,他看到老板即便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依然愿意俯身做一些小事。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李利成,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还抽空打小工,努力赚钱养家。为了给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他见病情稍稍好转,便萌生出了回家乡创业的念头。
回到甘泉后,选址、凑钱,创业之路充满艰辛。终于,在甘泉县美水街道西门坪村,他开起了第一家店——“东北铁锅炖”。创业初期,李利成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店铺经营中,引得妻子白婷对他的晚归心生疑虑。
“自开了店以后,我常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一觉醒来还不见他回来。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干什么去了,偷偷跟了几天后,发现他看店比看家都重,天天晚上把卫生打扫了又打扫。” 回忆起当初的事,白婷又是感慨又是好笑。
其实,李利成是心疼妻子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嫁了过来,每天操持家务太辛苦,便提前把店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回家。每天天刚亮,他就前往市场精心挑选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回来后认真清洗处理。10点左右店铺开门迎客,李利成配菜、妻子送菜,夫妻俩配合默契。
真诚,永远是最戳人心的。因为食材新鲜,服务态度又好,一个年头下来他们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盈利20余万元,这让夫妻俩高兴坏了。后来,因房东要收回房子给儿子成家,李利成和妻子重新选址,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北关社区开了“满江红小火锅”店。开业当天,李利成邀请了全县的环卫工人免费就餐,这一举动温暖了无数环卫工人的心。
“在这家店里我第一次吃了小火锅,往后只要工作时没水了,就去那里接水。他们服务特别好,一点儿都不嫌弃我们,有时还搬来小凳子让我们坐坐。”48岁的环卫工人闫小梅说。
经过日复一日的细致观察,李利成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价格合理、菜品新鲜、服务周到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此在选菜上更加严格细致,店铺生意蒸蒸日上。
“细节里藏着口碑,善意里长出未来。”此后,李利成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陆续开了聚一堂自助火锅店”马老幺火锅店、华联宾馆等,还在雷家沟村建起蔬菜基地,生意红红火火。
谈到这里,李利成默默算起了账:每年交房费170余万元,仅每个月的工资就要支出60余万元,解决了140余人的就业问题。尽管还有外债,但他始终面带笑容:“来这里打工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我还年轻着了,更要好好干,好好带动起他们的干劲。”
从灶台前的学徒到拥有多家产业的老板,从山沟里的穷小子到乡亲们的“暖心娃”,李利成用近20年的创业路证明:当创业的种子生长在善意的土壤里,财富终将化作照亮乡土的星光。(通讯员 高乐 范晓霞)
责编|白腾 刘强
编辑|崔春娥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