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乌克兰军队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的空军基地发动了袭击,这次袭击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损失,包括战略轰炸机等多架飞机严重损坏,其中一些轰炸机是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性装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攻击地点距离乌克兰冲突前线最远达到4300公里,显示了袭击的纵深范围和潜在的战略意图。
此外,5月31日到6月1日,俄罗斯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的铁路桥,又因爆炸而倒塌,导致火车脱轨,大量平民死伤,俄侦查委员会将这次爆炸定性为“恐怖袭击”。然而刚过两天,乌克兰又用1100公斤的炸药袭击俄克里米亚大桥,使大桥再度瘫痪。
乌克兰这么接二连三的对俄打击,普京的怒火彻底压不住了。他在6月4号的视频会上表示,基辅政权是恐怖组织,并说“谁会和恐怖分子谈判”。可以说,乌克兰的袭击行为严重挑战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俄罗斯内部要求报复的呼声不断高涨。昨天,普京与特朗普通了电话,双方讨论了乌克兰对俄机场发动的袭击以及近期各类袭击事件,普京“态度非常坚决地”表示必将做出强硬回应,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际地位。
普京之所以坚决要报复,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空基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军事战略威慑力的关键一环。乌克兰此次袭击的重点就是摧毁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如果真如乌方所宣称的那样摧毁了大量战略轰炸机,那无疑会严重削弱俄罗斯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战略威慑力,打乱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军事部署节奏。这种对核心军事资产的打击,触碰了俄罗斯的底线,如果普京不报复,在后续的军事对峙中,俄罗斯不仅会陷入被动,还会让乌克兰及其背后的支持势力更加肆无忌惮。
从政治层面来看,普京需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俄罗斯一直将特别军事行动视为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必要举措。乌克兰袭击俄境内军事目标,被视为对俄罗斯主权的公然侵犯。普京如果不做出有力回应的话,在国内,会面临民众对政府安保能力的质疑,损害政府公信力;在国际上,会被看作软弱可欺,影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现在媒体已经把乌对俄空军基地的袭击,称为“珍珠港事件”,作为经典战例,虽说这次事件不会改变战争格局,对俄罗斯也没有大的伤筋动骨,但它的政治影响却很大,也就是常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俄将此事定性为国家性恐怖袭击,如果普京采取报复手段,那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及北约在俄乌冲突中持续拱火,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之所以乌克兰这次能大胆袭击俄境内目标,背后或许有美西方国家的默许或支持,但美欧都强调对乌行动事先不知情,为的是想撇清责任。但不同于美批评乌方此举加剧战争升级风险,欧洲则强调乌克兰“有权自卫”并予以支持。实际上,普京报复是向美国和北约表明,俄罗斯决不会任由北约在自己周边肆意妄为,这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地缘政治挑衅的有力回击,防止冲突进一步向不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
至于普京可能采取的报复方式,在军事打击方面,俄罗斯或许会对乌克兰的军事指挥中心、无人机生产和发射基地、军事弹药库等一些关键军事目标展开大规模空袭,就像之前乌克兰袭击俄境内目标后,俄出动无人机并发射导弹攻击乌克兰相关军事设施一样,做到以牙还牙,削弱乌克兰的军事进攻能力。此外,还可能在前线加大进攻力度,投入更多兵力和装备,争取突破乌克兰的防线,占领更多的战略要地。
在情报与安全方面,普京已下令联邦安全局对军方系统进行排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深挖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的情报网络,揪出为此次袭击提供支持的内应,防止类似精准打击再次发生。同时,加强国内军事设施,尤其是战略资产的安保级别,强化防空反导等防御体系建设,避免遭受后续袭击。
总之,俄罗斯报复行动,是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必然选择。未来报复行动的规模和方式,将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也将对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