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上一次意外扭伤,让15岁的新加坡学生运动员陈同学经历了从绝望到重燃希望的跨国求医之旅。他在训练中受伤后,右膝剧痛、肿胀,新加坡当地医院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但保守治疗效果甚微。
在亲友推荐下,陈同学与家人跨越千里,飞赴广州寻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科的帮助。
量身定制方案 术后首日即下地
考虑到陈同学仍处于青春期,骨骼尚未停止生长,运动医学科李劼若团队为其制定了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结合“前交叉韧带重建OTT技术”的创新手术方案。这项技术能精准避开骨骺生长区,保护骨骼发育潜能,同时利用微创技术加快康复进程。
“第一天检查,第二天手术,第三天康复”——紧凑高效的治疗计划让陈同学一家倍感安心。
术后第一天,遵循“手术-康复一体化”方案,在团队的悉心指导下,陈同学佩戴护具,拄拐下地行走,并开始学习早期康复动作,这彻底改变了他原本以为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制动的想法。
“原以为要卧床很久,没想到恢复这么快!”陈同学的母亲既惊喜又感慨。
八周康复计划, 数据见证比预期好
遵循个性化康复计划八周后,复查结果令人振奋,膝盖的活动范围比预期好!右膝主动弯曲能达到130°(正常情况下膝盖能弯0°到135°),伸直的时候能完全伸到0°,比国际上规定的ACL(前交叉韧带)术后8周平均100°的弯曲度和10°左右的伸直度好多了。
腿部肌肉力量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专业设备测试结果显示,受伤那条腿的股四头肌最大力量和他另一条健肢的比值是3.2Nm/kg(健肢3.4Nm/kg),爆发力也恢复到了受伤前的92%。
“我现在跑30米折返跑,就比受伤前慢了0.8秒,单腿跳的高度差也不到15厘米了。”陈同学做完专项运动测试后,兴奋地说道。
“韧带重建位置精准,神经肌肉控制良好。”李劼若表示,“继续加强训练,完全能重回竞技水平!”
静养模式已被现代运动医学淘汰
青少年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及时诊治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当下的伤痛缓解,更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专家特别提醒:青少年运动损伤关系到生长发育和终生运动能力。传统观念中“伤筋动骨一百天”的静养模式已被现代运动医学淘汰。
据介绍,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OTT技术在治疗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方面有独特优势。李劼若表示,家长无需过分担心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一方面是它能通过个性化定位精准避开骨骺区,保护好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确保骨骼自然生长,不影响身高发育;另一方面,它结合关节镜微创操作,能加速术后运动功能恢复,配合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平均恢复周期较传统方案缩短40%。
李劼若强调,医生会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兼顾疗效与生长发育需求的治疗方案。
配合专业医生及时诊治和康复,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霍振强 张灿城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