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阵营全面溃败,他信阵线清场在即?泰国政坛重构倒计时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20字,阅读需5分钟

1.泰国政坛发生人事风波,军方旧部“双巴”阵营分裂,披拉攀因持股风波被要求卸任。

2.党内分裂为两派,一派维护披拉攀地位,另一派准备清洗旧人,投向“新机遇联盟”。

3.由于此次分裂,泰国军方政治遗产面临系统性坍塌,披拉攀去职和素查晋位已非焦点。

4.事实上,这一轮清洗可能只是开始,下一个被清算的可能是其他军方衍生政党的区域代理人。

5.泰国政坛重构加速,国家开始学会摆脱旧有依附,在复杂现实中寻找制度自信与治理能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月,一场看似内阁重组的人事风波,在曼谷政坛引发连锁塌陷效应。泰国军方旧部——“双巴”阵营的最后堡垒,正在剧烈分裂中自行崩解。而这一次,权力的重构,不再从军营或宪法法院发令,而是在议席与人心的双重裂变中,悄然完成一次“无声的政变”。

这一轮“重组”,已非纯粹意义上的内斗。泰国政坛熟悉的牌桌规则被推翻,而留在桌上的,是一个已经退居幕后的老玩家——他信。

图片

一场提前掀牌的清算

6月4日,泰媒曝出泰国联合建泰党(前总理巴育支持下组建的政党)正在发生一场内部裂变。党魁披拉攀因卷入持股风波,被要求卸任内阁职务,引发党内迅速分裂。

公开资料显示,披拉攀曾是巴育时代内阁重臣,在军方政权逐步退出主导地位后仍试图维持旧势力地盘。而如今,他的“最后倚仗”却正面临被党内推翻。

两个阵营迅速形成:一派由工业部长艾格纳主导,坚持维护披拉攀地位;另一派则由前劳工部长素查带队,准备彻底清洗旧人,转而投向“新机遇联盟”——即为泰党与其联盟派的政治整合平台。

更具象征意味的是,这场分裂不再由军方上将或皇室影子操控,而是在议员数量与部长席位的精确算计中进行。素查手握27名议员的支持,几乎锁定阵营控制权。他不仅谋求3个内阁职位,还释放出退出执政联盟、转入反对派的威胁——这不仅是一次权力挑战,更是一纸“旧时代清算书”。

他信时代的“重影”归来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以相似的方式押注未来。

曾几何时,2006年政变之后,他信被迫流亡,巴育上位,以“反腐肃贪”之名接管内阁,构建起军人统治的“隐形内阁”。但如今,“双巴”都退场多年,那架靠军制服撑起的统治系统却依旧不愿让位。

这一幕似曾相识——只是角色对调:军方系的披拉攀成为了被清算的“外部之人”,而执政权力的重心,正悄然转移到他信之女佩通坦与为泰党手中。

更讽刺的是,曾经将他信驱逐的军方力量,如今却被用同一套游戏规则逐个清算。是历史轮回,还是格局更替?对于这一切,他信并未发声,但所有人都能看到他日益明朗的胜算。

旧权力体系的“火化现场”

联合建泰党高层试图通过发布所谓“道德准则”,阻止议员另投他党,实则已暴露自身政治权威的失效。而这一幕,也恰恰标志着整个泰国军方政治遗产的系统性坍塌。

昔日掌控总理府与国会、调配人事与军费预算的军方政治派,如今在区区36席的政党内讧中溃不成军。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个信号:泰国再也容不下过去那套“枪杆子+判词”构建的政治生态。

披拉攀是否去职,素查能否晋位,已不再是泰国舆论的焦点。真正令人关注的,是这场内部崩塌如何加速军人政治的全面退出。巴育、巴逸,皆退。如今披拉攀的失势,恰似军人政治遗产的一次“火化”。

他信复归路上的“清障运动”?

素查所依靠的,并非军方余温,而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逻辑:为泰党的再组织能力与他信品牌的群众基础。

泰媒普遍认为,联合建泰党分裂后,若素查成功纳入为泰政治联盟,势必将为他信家族稳固内阁提供关键支点。三位部长的配额不过是前哨,更重要的是用这一事件引发的“政治惯性”,逐步蚕食那些还心存侥幸的军方旧人。

外界普遍猜测,这一轮清洗极可能只是开始:下一个被清算的,也许是其他军方衍生政党的区域代理人。

这不再是“为泰 vs. 保守派”的古老对决,而是一场从架构到文化的彻底洗牌。

区域格局变动下的“重构窗口”

正如东南亚局势当前动荡——中美在印太对峙加剧,缅甸政局未定,菲律宾陷入权斗旋涡,泰国反倒在内阁阵痛中显露出“稳中求变”的可能。

中泰高铁一期通车在即,美泰防务对话重启,日企纷纷从越南撤出转向泰国,所有这些区域性趋势都指向一个问题:谁能稳住政局、释放政策红利,谁就将掌握未来五年投资潮的方向盘。

军方能做到吗?过去十年已给出答案。如今在议会博弈、联盟政治与区域谈判多重战场中,泰国需要的不再是“铁拳维稳”,而是精算账本、分蛋糕的能力。

而这,恰恰是他信派的强项。

旧山河破碎,群星待起

从披拉攀的出局,到素查的上位;从军方阵营分裂,到他信再度聚焦,这场看似琐碎的“阵营内斗”,实则已揭开泰国新一轮政坛重构的序章。

舆论再不纠缠于谁是“幕后黑手”。更关键的是:这个国家终于开始学会摆脱旧有依附,在复杂现实中寻找制度自信与治理能力。

一个没有“双巴”的内阁,可能不完美,但起码足够新鲜;一个不靠政变维稳的泰国,或许不稳定,但才值得期待。

历史终将留下这一幕——不是军方崩盘本身,而是他信派在旧秩序余烬中,如何为这个国家重建一个真正属于“平民意志”的权力结构。

泰国的明天,不在营房深处,也不在大法官笔下,而在议会走廊与民意广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