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遭遇“双罚”,该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72.5万元。
(图源: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官网)
具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琼银罚决字〔2025〕3-4号)显示,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2.5万元;伍某润(时任“宜信小贷”执行总经理)对“宜信小贷”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罚款10万元,公示时间:5年。
此前,“宜信小贷”曾在2021年被海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宜信小贷”旗下的宜享花APP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并被责令相关运营单位限期整改。
企查查显示:“宜信小贷”是宜信旗下网络小贷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人唐宁(总持股比例:95%),注册资本15亿元。
宜信由唐宁于2006年创立。2012年2月,宜信推出国内最早的P2P网贷平台之一——“宜人贷”。2015年12月,“宜人贷”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P2P平台。后因P2P清退,开始转型。2019年3月,“宜人贷”(NYSE:YRD)宣布进行业务整合,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被整合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同年7月,“宜人贷”宣布成功完成与宜信部分业务的重组,并更名为“宜人金科”。2024年6月,“宜人金科”品牌再次升级为“宜人智科”。官网显示,“宜人智科”有三大支柱业务,分别是宜享花、合翔保险经纪、宜优选。
“宜信小贷”先后经历了多次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元陆续增至15亿元,已符合《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的监管要求,但仍未满足跨省经营互联网小贷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的门槛。
海尔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遭“双罚”
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官网「市分行行政处罚」一栏披露两则行政处罚公告,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海尔小贷”)同样遭遇“双罚”,该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55.1万元。
(图源: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官网)
公示表「(渝银罚决字〔2025〕3 号)和(渝银罚决字〔2025〕4 号)」显示,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48万元;时任海尔小贷数字科技部大数据总监张某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7.1万元罚款。两项处罚公示期均为:3年。
企查查显示,“海尔小贷”成立于2014年,法人为王艳波,公司注册资本为19.25亿元,实际控制人为:海尔集团公司,总持股比例:51.2%。
股权穿透发现,重庆海尔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尔小贷”全资股东,前者则由海尔集团(青岛)金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尔金控”)全资控股。“海尔金控”是海尔集团旗下的金融生态品牌,注册资本117.366亿元,业务涉及融资租赁、金融保理、金融科技、PE/VC投资、产业并购、资产交易等领域,资产规模超千亿元。
“海尔金控”官网显示,海尔还拥有保理牌照。海尔金融保理(重庆)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28日由重庆市金融办批准成立,注册资本金12亿元。另据公开报道显示:海尔金融保理(重庆)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金融保理公司之一。“海尔金控”还对外投资了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海尔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海尔金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6.18亿元,同比增长55.78%;实现净利润27.08亿元,增幅0.97%。
但“海尔金控”官网并未对“海尔小贷”进行介绍。
“海尔小贷”官网显示,海尔小贷是首批获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之一。官网展示的主要产品有“万链普惠贷”和“万链云分期”。“普惠贷”产品的综合年化利率为12%-24%,贷款额度为5-500万元,贷款期限为3-36个月;“万链云分期”专注服务于个人客户在消费领域的金融需求,重点耕耘医美、教育等场景,贷款额度为1万-20万(5万以上需指定场景消费或提供消费凭证),借款期限为3-36月;贷款利率为12-24%。
此次“海尔小贷”和“宜信小贷”被处罚的原因几乎一样。
维信小贷:违反征信业务管理受罚
5月20日,央行上海市分行作出行政处罚,公示表(上海银罚字〔2025〕10号、11号)显示:上海静安维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维信小贷”),因存在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被央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人民币12.5万元。陆伟(时任“维信小贷”内控合规部总监)对“维信小贷”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处以罚款人民币2.5万元。
(图源: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官网)
企查查显示:上海静安维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维信小贷”),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法人为廖世宏,实控人为马廷雄(总持股比例:3.7%),维信理财有限公司(注册地:中国香港)为“维信小贷”大股东。
近日,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维信卡卡贷”(版本6.3.8,应用宝)被通报「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豆豆钱”涉及「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官网显示,维信金科成立于2006年,主要专注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2009年,维信金科获得融资担保牌照,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2011至2014年,维信金科拿下两张小贷牌照;2015年,信贷产品“豆豆钱”上线,同一时期上线的还有“卡卡贷”;2018年,维信金科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 2003.HK。
消金领域 APP 频因信息收集违规被通报
今年4月22日,公安部网安局官方消息,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进行通报,其中携程金融、众安贷、捷信金融等多款金融类APP被点名。
时隔不足一月,5月12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再次发布检测结果:发现6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其中消金领域有两款App被通报,分别是宜人智科旗下“宜优选”和嘉银科技旗下“极融借款”。
其中,“宜优选”违规为“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小贷公司监管趋严,合规要求细化
针对小贷公司监管,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便对消费者数据保护等作出要求。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使用的互联网平台收集、存储、使用客户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在相关页面醒目位置提示客户阅读授权书内容,在授权书中披露收集信息的内容、使用方式和期限等,确保客户阅读授权书并签署同意。
在行业监管持续趋严的态势下,监管部门针对小贷公司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有多家小贷公司陆续收到监管罚单。这一系列罚单的背后,反映出消金行业在合规经营上仍存在诸多漏洞。值得关注的是,处罚涉及公司及高管的“双罚制”,体现了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对高管层合规履职约束。从违规类型看,平台在信用信息采集环节需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并获得用户明示同意。监管针对个人信息收集违规行为的处罚增多,表明数据合规已进入“深水区”,对行业机构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综合自《界面新闻》、《投资界》等媒体公开报道。
来源:互金圈
作者:樱桃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