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悬疑剧《血谜拼图》以揭示社会底层问题为核心,通过强拆和失踪儿童两个主题展现了对底层人文关怀。
2.该剧揭示了韩国警察、政府和黑社会三者勾结的现象,导致普通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3.其中,走失儿童问题在韩国悬疑剧中常见,政府收养机构的行为引发观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4.由于社会制度的缺失,导致弱者无法挑战法律,以恶制恶,使法律忘记受害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斯嘉丽
《血谜拼图》这部剧。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才完整。
正如我以往的观点,韩国悬疑剧跟我国悬疑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总是用一个悬疑剧的壳包裹着对底层的人文关怀。
在这一点上,《血谜拼图》是成功的。
它至少在揭示大结局的同时时,让观众感知到了两个震撼:
第一:韩国警察(黑社会帮凶)、韩国政府(强拆受益者)、韩国黑社会(强拆大队)三者勾结。陷普通人的生活于水火。
强拆这个话题,放在我国比较敏感,韩剧里去经常被拿来使用。
这一次,再一次让人感到了心痛和难受。
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韩剧敢拍又怎么样?改变社会了吗?
想问问这么说的人,认为电视剧可以治国还是咋地?
至少韩剧让你看到生活的真相,而不是凡事谈个恋爱就能解决。
一场强拆,对于高位者而言,是政绩,是升官发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场跨越几十年都无法痊愈的痛。
在强拆中死去的普通人,始作俑者不但没有感到抱歉,而且,他们还忘记了这件事。
这是上位者对普通人最大的蔑视。
杀你就杀你,杀了我还需要知道你是谁吗?
作恶的逍遥法外,受伤的终生难忘。
执法者原本应该保护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以维持社会平衡,但是,这一环的缺失,让社会变得失衡,让无力者只能挑战法律,以恶制恶。
因为,法律忘记了受害者。
所以,这部剧看完,这个主题让我感到很难受。
我会想到《猪猡之王》。
这部剧跟《猪猡之王》一样,色调很暗很压抑,都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去报仇。
假如社会制度是正常的,不会催生这些人群的出现。
在这部电视剧里,最应该被惩罚的,确实是最高位的人,他们一瞬间的贪念,就是普通家庭的生死大事。
万悪的资本主义!
第二个震撼:走失儿童的心理创伤
经常看韩国悬疑剧的小伙伴都知道,走失儿童是悬疑韩剧常驻主题了。
给大家看看这则新闻:
划重点:孩子在家门口失踪,政府收养机构发现孩子后,不去帮孩子找家长,而是伪造一个身份证,送给国外需要收养孩子的家庭。
这是个正常政府能干得出来的事吗?
所以,有这样的现实,出品这样的韩剧也就可以理解了。编剧是真的从现实取材了。
每每有这种韩剧,韩国警察的形象就会被按在地上摩擦。
不但与恶势力勾结,而且业务能力很差。
而被伤害的人,除了能在电视剧里让我们看到她们的痛之外。她们还有出口吗?
《血谜拼图》的凶手就是这样一位绝望时走失女孩。
五岁的时候在游乐园跟妈妈走散,但是年龄太小了不知道如何回家,被送到育幼院长大。
(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孩子能爬了就要教他认回家的路)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个道理我们小时候就在歌里听过了。
于是这个5岁女孩就有了心理的怨恨。恨自己妈妈不来找自己,想要把妈妈碎尸万段,因为自己从期望到失望,从被抛弃到被孤立,实在是太痛苦了。
但是,结果,她读大学的时候听到妈妈是因为要等她回家,才不肯定离开强拆的地方,然后被烧死,立刻暴走。
原来妈妈不是不爱她,是她自己不记得回家的路。
她痛恨那些夺去她妈妈生命的人,于是计划了杀人计划,要把他们都杀了,结果,她也成功了。
案子本身的逻辑下一篇再分析,这一篇只捋顺一下案件的底层逻辑。
正因为我上面讲述的两个因素,导致了这部剧的形成;强拆和失踪儿童。
这两个问题,韩国今天还存在,悬疑类韩剧就是现实主义韩剧的观点也依然存在。
2025年6月5日
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