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雨水增多,
路边、山林的野生蘑菇
进入生长旺季。
金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预警,
提醒广大群众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野生蘑菇。
提醒
春季莫贪鲜,野生毒蘑菇可致命!野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药。请各位市民珍爱生命,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自行采挖野生蘑菇销售。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
金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日,
珠海市疾控中心接报一起
疑似食用自采野蘑菇中毒事件。
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
从疑似蘑菇中毒事件的
患者生物样本及疑似食用的蘑菇中,
检出剧毒成分。
当天接收到样品后,理化检验团队立即启动应急检测机制。实验室人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手段,在蘑菇样品中明确检出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二羟鬼笔毒肽毒素,同时在患者尿液中亦检出α-鹅膏毒肽和β-鹅膏毒肽。
这两种毒素均为剧毒物质,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
蘑菇毒素中毒一般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后逐渐好转,出现1—2天的“假愈期”,而后进入急性期,出现肝、肾损害,严重者肝肾衰竭死亡。
在急性期前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才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次检测结果不仅明确了中毒原因,还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
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所科员朱华媚也提醒市民:切勿采摘或食用来源不明的野蘑菇,误食后若出现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
朱华媚介绍,我市常见的鹅膏类、铅绿褶菇等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外观极为相似,仅凭颜色、形态或“银器变色”等民间鉴别方法(如“颜色鲜艳才有毒”“菌盖带环柄有毒”)均不可靠。
致命鹅膏。图/深圳龙岗疾控
部分剧毒蘑菇甚至呈现质朴的灰白色,却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
“我国已发现400余种毒蘑菇,中毒早期常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假愈期’极具迷惑性。”朱华媚解释道,部分毒素会先引发剧烈呕吐,待症状看似缓解时,实则肝脏正在遭受不可逆损伤。
她特别强调,野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一旦误食毒蘑菇,需在第一时间就医。
本侠再次提醒大家,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
尚无特效药,
请街坊们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
扩散、提醒!
文:珠海传媒集团 陶斯祎
素材综合自珠海金湾、金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龙岗疾控
编辑:江传皙
责任编辑:赵思华
三审: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