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免疫治疗带来的改变,值得被所有人了解!

菠萝说

我的新书《癌症天敌:免疫治疗的突破与希望》序言登上《人民日报》啦~

图片

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的认知和力量正在不断打开癌症治疗的希望之门,更重要的,看完这本书,大家还能更好地识别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打着“免疫治疗”旗号的骗子们~


《癌症天敌》完整版序言


几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我在上海做一个癌症的科普讲座,能容纳100人的场子,挤进来200多人,人声鼎沸,满满当当。活动正式开始前,我正在候场,不料一位大哥突然冲过来,抱着我就开始哭,弄得我有点莫名其妙,赶紧问:“怎么了?”


他很激动,连声说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仔细一问我才知道,原来他因为吸烟,3年前还不到50岁就得了晚期肺癌,诊断的时候就已经全身多处转移,包括脑部也有两个很大的肿瘤。老家县城医生一看,直接就判了死刑,说最多还剩6个月。但很巧,一位朋友知道他生病后,买了我的《癌症真相》科普书送给他,从书里他头一回知道了PD-1抑制剂,当时国内还没上市的一种肿瘤免疫新药,而且他还知道了吸烟导致的肺癌,由于突变多,反而更可能从中获益。所以他卖了房子,加上借来的钱,出国去试了药。非常幸运,等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以及实现了临床治愈。肺部肿瘤和脑转移都已经消失快2年了。


这是我知道的中国最早一批尝试免疫药物的癌症患者。一个被判死刑的晚期肺癌患者,就因为免疫疗法的出现,实现了临床治愈。


他用的PD-1抑制剂,属于一类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2014年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这类药物的出现,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临床案例,所以我就开始写科普给大家介绍这种前沿疗法。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指望直接帮到国内患者,因为还买不到。这位大哥的故事,给了我一个意外的小惊喜。


现在PD-1抑制剂在中国早已上市,而且有超过10个公司的产品。从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角度,这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效果最好的一类抗癌药。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个药物,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性。一旦对患者有效,就可能一直有效,这点远比以前药物好。免疫疗法是现在最重要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同时又是最复杂,种类最多的疗法之一,一般人很难搞懂。


面对癌症这种疾病的时候,其实真有很多的不平等。除了经济条件的差别之外,获得信息的差异也存在极大的不平等。如果大哥当年没有看科普,估计已经去世了。当年很多像他一样的患者直到去世,肯定也都没听说过“PD-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些词。


今天,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肿瘤免疫治疗。因为从统计上来看,每4个中国人就有1个会成为癌症患者,所以我们这辈子不是患者,就是家属。我写这本书,就希望消除信息差,让大家都能了解准确的肿瘤免疫治疗信息,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后续的希望在哪里。


中国每年新诊断癌症患者超过400万,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得癌症的还会越来越多。但大家不要太焦虑,因为癌症并不等于绝症。


一方面,早期癌症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举乳腺癌的例子,1期生存率接近100%2期也达到90%,即便到了3期,也还有70%


另一方面,由于免疫疗法等新疗法的不断涌现,中晚期癌症患者也很可能实现长期和癌共存,甚至临床治愈。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化疗,第二次是靶向疗法,第三次就是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不是一种疗法,而是一大类新的疗法。前面提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肿瘤免疫疗法,但不是唯一成功的。大家可能听说过120万一次的“抗癌针”,其实它叫CAR-T,是一种新型免疫细胞疗法。它的成功,彻底改变了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命运。


还有更多让人兴奋的免疫治疗进展,比如“癌症疫苗”。历史上人类社会的灾难,往往会推动科技的发展。新冠疫情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也快速提升了新型疫苗技术。公布的早期研究结果让人振奋。一些极其顽固很容易复发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膀胱癌,胰腺癌等,也有望得到长期控制。


还有“肠道菌群”。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比自己的细胞数量还多,它们对免疫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肠道菌群对肿瘤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让癌症患者有更加健康的肠道菌群,提高治疗效果,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


还有“溶瘤病毒”、“双特异性抗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等各种各样的前沿肿瘤免疫疗法,我想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就像10年前,我给大家介绍PD-1抑制剂一样。


写这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帮大家区分什么是靠谱的肿瘤免疫疗法。


我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你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绝大多数“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对抗癌都是无效的。


说得好听点,有些是安慰剂,说得直白点,都是智商税。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其实挺好干的。如果你想卖一个产品给女性,就说它延缓衰老;如果你想卖一个产品给男性,就说它壮阳;如果你想卖一个产品给所有人,就说它提高免疫力。


再编一些毫无意义但唬人的词,比如“小分子肽”、“解毒蛋白”、“活性激酶”,然后弄点外国专家,日本研发啥的,找点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送点礼物,关心一下生活,就差不多可以赚钱了。


我有一位清华生物系的师兄曾自嘲:如果不是“清华”两个字给他带来的道德枷锁,让他没法彻底不要脸,要不凭他的知识和口才,早就发大财了。


我深有感触。


我特别理解癌症患者和家属的心情,谁不想吃点补品,或者用些药物,就能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呢。这种心情当然没错,但也正好被商家利用了。市面上号称能“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不管名字多么高大上,其实都没有科学证据显示它们能真正抗癌。要不然,它们就不会是保健品,而是药品。


保健品还好点,有些打着“免疫治疗”旗号的骗局,真的会导致人财两空。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魏则西事件


2016年,大学生魏则西得了恶性肿瘤,被莆田系的医院忽悠去做了一个所谓的“生物免疫疗法”,倾家荡产花掉了20多万,但很快去世。临终之前,他在网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是什么?里面把自己的经历仔细写了下来,很快冲上热搜,也带来了后续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广告的改革。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很多本来也要被骗的人。


这件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很愤怒,很痛苦,但对我来说很遗憾。为什么很遗憾,因为在魏则西事件发生一年多以前,我就已经写过科普说明他接受的这种“生物免疫疗法”是无效的,当时我用的标题是《谋财不害命,中国的免疫疗法现状》。


但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被淹没在了更多的营销文章里。很显然,魏则西也没有看到我写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减少这样的遗憾故事。


好了,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一起来看看肿瘤免疫治疗带来的突破和希望!我相信,这本书会改变你对癌症的认知,对癌症治疗的认知,还有对战胜癌症的认知。


和癌共存不是梦,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最大的天敌:免疫系统!


新鲜书评


写得太精彩了!既学术内容专业、深刻,又文笔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果几年前我了解你书里这些肿瘤免疫治疗的知识,说不定我就改行去做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科学研究了。


免疫治疗需要对人体免疫反应和肿瘤内的细胞生态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和判断,而这是可以通过单细胞组学测序和空间组学分析技术来实现的。


——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


好的科普作家可以把复杂、专业、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输出成「医学常识」。


《癌症天敌》这本书便是实例,10万字出头讲清楚癌症治疗中最需要拥有的「元认知」:癌症是如何、为何发生的?现代医学的这些免疫治疗方法原理是什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细胞疗法的作用逻辑是什么?


菠萝作为我十几年前大学时就开始读的作家,对我的影响深远,20出头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人生的十几年会需要跟癌症打交道那么多次,也不知道自己会在12年的时间里见证并亲身用上7种化疗药、3种靶向药、1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1种双抗,进行了1次自体干细胞采集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做准备,进行了1次T细胞采集为CarT做准备,现在还在联用化疗+免疫+靶向的联合用药方案,同时期盼免疫治疗的前沿方向落地。


菠萝擅长用口语化的简单语言和形象类比把复杂机制讲清楚,阅读压力非常小,但同时重点非常突出,你放下书一定能总结出这套知识的骨架,两层逻辑内把复杂信息拎出来。本书也秉承着他一贯的叙述风格:


从癌细胞的特性讲起,为什么晚期癌症难以治愈,因为癌细胞的三大特性:快速复制、广泛转移和不断变化。而免疫系统是癌细胞的天敌,因为免疫细胞也掌握着这三项绝对技能,尤其是不断变化,T细胞和B细胞都很擅长。但癌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错误、过度使用了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以至于彻底打破了平衡,持续生长、持续掠夺、持续抑制免疫,导致身体失衡,最终威胁到了身体健康和生命。癌症成了生命“永不愈合的伤口”。


从免疫治疗的过去、现在、未来讲起,菠萝用患者故事和传奇案例串起了几个偶然观察到的重大科学发现,从科利毒素到卡介疫苗,百年免疫治疗探索史给出了一个治疗癌症的标准模版:第一步铲除癌细胞主力,第二步清除残留癌细胞。


近二十年终于迎来了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的全面开花,菠萝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主流的八大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Cart细胞疗法、TIL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和免疫调节剂。


我在2018年自己罹患血液肿瘤之前,刚好在投资公司看医疗项目,彼时Cart和各种细胞疗法正兴起,也因此了解到了一些早期细胞疗法逐渐落后,主要原因有三:靶向性不够、活得不够久、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


“打细胞”是多数癌症患者都会被推广到的疗法,然而细胞疗法这个概念下面是有很多分类的,不能一概而论是否有用、有益。日本细胞疗法在过去20年商业化都非常成熟,国内很多癌症患者也会专程去日本”打细胞“,可是你问一个患者具体打了什么细胞、什么原理、作用机制为何,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两年大家更关注“120万一针Cart治愈癌症”的新闻。


Cart就是人工改造免疫细胞的典型创新,实践了两个思路:一是提高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率,二是提高免疫细胞对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抵抗能力。我自己2020年在武汉同济医院冻存了自己的T细胞,准备第三次淋巴瘤复发的时候做Cart, 血液肿瘤作为Cart最成熟应用的领域,价格相对可以负担,但是针对我这次的胃癌,针对我claudine 18.2这个靶点的Cart迟迟未上市,「个人定制」的成本太高,商业化很困难,所以以后Cart必然要探索「通用性Cart」的方向,才能作为主流治疗手段惠及更多患者。


尽管Cart在血液肿瘤领域成绩斐然,但是实体瘤领域顽固的肿瘤堡垒如同巨石fort, 敌军兵力集中且层层防守,Cart战术之外,还有两种细胞疗法更有针对性:TCRT(2024年afami-cel针对滑膜肉瘤获批上市)和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获批上市)疗法。


我个人比较期待的是TIL疗法,今年年初开始关注,TIL疗法就是从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里取免疫细胞培养和回输,这个方法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是:免疫细胞是从敌军堡垒里策反的卧底,他们精准地认识癌细胞的真实面目且熟悉微环境,高达30%-50%的识别率,针对性很强,定向筛选和扩增的技术还能提高这部分前卧底特种兵的数量,实现大量、精准扑杀癌细胞的目的。


除此之外,「双抗」去年来也在肿瘤免疫治疗里大展拳脚,”双枪老太婆“的原理是一个抗体能识别两个抗原,一个给癌细胞表面抗原盖章吸引免疫细胞来攻击的选手现在一次可以盖两种章了。抗体药物既是靶向药又是免疫药。


目前肿瘤免疫中的双抗分为两类:一是”组合抗癌型双抗“,如卡度尼利(我已经用了20只,2022年在国内上市,2025年1月1日降价且进了医保),把PD1和CTLA4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连在一起;二是“免疫磁铁型双抗”,一个结合肿瘤细胞的靶点,一个结合免疫细胞的靶点,让两个对家近距离搏杀。


菠萝在书中还梳理了免疫治疗未来发展的几种大方向:肿瘤疫苗(预防疫苗和治疗疫苗)、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肠道菌群免疫(可以读《肠子的小心思》这本书,也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关系)。癌症患者一定会常听到这些概念,但是我们很难辨别这些概念对应的疗法到底是真有临床依据和安全性的“康师傅”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康帅博”,书中通俗易懂地给我们打了一个科学素养的预防针。


本书还阐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这些传统治疗疗法本身也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化疗的“免疫修饰功能”和放疗的“远端效应”都激发了身体的免疫反应。


最后书中为「免疫力经济」更是把读者拉回到肿瘤患者长期抗癌治疗的通用问题里:怎么提高免疫力?这个命题养活了很多保健品产业和神奇疗法商业,让病人浪费了本该继续子弹用于正规治疗的机会成本和资源。


总之,《癌症天敌》这本书如同一本薄薄的抗癌说明书,它没有事无巨细地穷尽繁杂的术语,但是绝对给了你提纲挈领的大体知识框架,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了学习成本,也会提高患者和家属与医生沟通的效率,因为你读完这本书就会掌握了必备的关于癌症的「元认知」。


——豆瓣@Leon Zhang

图片

致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