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刚需,根本没消失

图片


这几年,楼市的两极分化已成常态,除了城市分化,产品结构也在快速分化


从高量级城市的豪宅疯狂出圈,再到四代宅加速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再到如今”好房子”政策出台,可以说,高端与改善一路狂飙已成定局。


相对之下,刚需产品的供应一路下滑。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5月份,28个重点城市中,一手房刚需产品供应占比34%,环比4月下滑5%。相当于,现在新房市场中,近七成项目都在主打改善与高端。


看起来,刚需产品在新房市场正在逐渐消亡,未来楼市的主流就是豪宅和改善。


但刚需产品真的没有机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毕竟刚需客户基数还是很庞大的,只是大部分进入了二手市场。


而且从市场反馈来看,最近不少刚需新盘就卖得非常不错,广州多个项目小面积产品开盘即热销,成都某主打刚需的项目,200套房被3000组客户疯抢。


所以,不用担心刚需客户没有了,而是要为刚需客户提供更有质价比的产品。


下面明源君来详细分析一下。

图片

地产刚需并没有消失

只是转移了


虽说刚需市场在收缩,不过仍有部分城市存在较大机会。


首先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刚需产品的成交热度不减。


明源数据显示,2025年一线城市80-100㎡小户型成交占比高达30%,远高于二三线城市的10%-20%原因有几个:


一是刚需客厚度足够,刚性置业需求旺盛


作为人口流入的一线城市,刚需置业需求旺盛毋庸置疑。只不过很多刚需客户买不起核心区域的新房,要么进入二手房市场,要么外溢了。


比如广州一季度二手房住宅60-90㎡成交占比就高达3成以上,已连续多月攀升。广州黄埔多个新盘首开,小面积刚需产品同样卖爆了。


二是一线城市的小面积产品,对全国投资客仍有吸引力。


虽说现在房地产从金融属性转变为功能属性,但北上广深房产的投资属性仍然存在。比如去年深圳国庆节期间,深圳部分区域放开限购,就有不少外地人涌入购房,他们选择的就是外围低总价小面积产品。


而且小户型往往租金回报率较高,在房价预期不确定时,租金回报率则是投资的重要安全垫。


三是一线城市资源稀缺,近年土地供应转向外围,这些区域更适合打造刚需产品。


其次新一线城市外围区域,刚需盘热度很高


以重庆,成都,杭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近年随着产业的发展,外围新板块发力,刚需推盘同样火热


比如杭州,今年5月,高铁新城、东湖新城等板块,房企推盘积极性提升,中签率在20%-30%之间。成都的发展战略是一路向南,天府新区核心区是首选,其刚需市场也较为活跃。


可以说,刚需市场并非完全没落,未来更聚焦在高能级的城市,而随着行业正从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产品力竞争转型,这些高能级城市的刚需产品也会逐步内卷,对住宅品质的要求也愈发严苛。


图片

 

图片

高品质时代

小面积产品也需要不断进化


在消费观念升级、年前客群崛起的背景下,刚需不再等于低配。


尤其当下95乃至00后逐渐成为购房主力,他们的置业观念已经彻底改变,不仅看重性价比,更强调悦己体验,对生活有追求。


这也要求房企要对刚需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尤其是客户最关注的户型空间。


一、舍小放大,功能性要做到最优


受制于空间面积与布局的影响,刚需产品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它必然要做好取舍。


在当下,建筑规划条件最大放宽下,赠送率攀升,但赠送并不是无底线的,关键是要找到自身产品合适亮点,叠加场景化的细节体验,提升居住的品质。戳这里,打造24小时在线的AI销售员


比如,有些户型会强化功能空间的最优化。


像重庆中铁建某项目,99㎡做出了4房2厅2卫。通常90多平做三房两卫是常规操作,但做四房无疑让功能升级,虽然户型牺牲了南北通透,但对客户而言,多了一个房,大大增强了实用性。


图片

中铁建项目户型图

 

又比如有些户型为了强调极致的客厅空间奢享体验,特意把阳台赠送最大化。

像深圳万科某94㎡的户型,采用超广角竖厅设计,客厅面宽达4.3米,相比同等户型的3.8客厅开间无疑做了升级,但相对应的,户型格局就没有了南向最大化采光。

图片

深圳万科项目户型图


在刚需产品里,尺度、功能、采光三者难以兼得,必须有所取舍。但对于刚需客户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功能性的问题。

 

二、体验升级:做好小户型四代宅,强化“墅居”体验感。


当下,四代宅产品火热,不过这些四代宅往往倾向大面积、高端定位,但从近几年看,小户型的四代宅项目也并不鲜见。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建面约110平及以下的四代宅典型项目就约有15个。


刚需产品结合四代宅这个新概念,一方面更好地满足年轻新兴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户型设计提升住宅附加值,能更充分应对市场挑战。


在四代宅小户型里,多元赠送成为了标配,飘窗、阳台、花池等一应俱全,加之大露台,显著提升实际使用面积,强化了“墅居”的体验感;


比如,广州招商某四代宅的82㎡户型实现了阳台占比高达25%,并额外赠送40%的户属空中花园,充分突破刚需产品的尺度感,做到了小户型内”大花园“的享受。


图片

广州招商项目82㎡户型图

 

又比如此前广州越秀某项目充分利用新规,阳台赠送占比达25%,配合全屋飘窗和花池全赠送,最终实现34㎡的不计容面积,将产品实际使用率将跃升至120%-130%。

图片

广州越秀项目88㎡户型图

 

不过,相较于改善客群可外包的家政服务体系,刚需家庭在四代宅中需自行承担的成本就比较高,比如阳台露台落叶清理,玻璃幕墙维护等等,这与刚需项目本身的高性价比产生矛盾。


未来四代宅产品势必在刚需小面积中愈加普及,但从发展来看,小户型的四代宅需更多考虑刚需客的生活情景,需具备更高落地性,这才是刚需与高端四代宅在创新上的最大不同。

 

三、潜力放大:预留弹性空间,适应长周期发展


由于物理空间的局促,刚需户型更需要做到弹性灵活。


像大部分的刚需家庭,就呈现人口多,长周期的特点,因此需预留户型的多变条件,更好地去适应不同周期的发展需求。


比如,此前华润在某项目70平小户型设计中,通过户型内部结构墙体的合理布局,为户内空间的功能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更多可能,户型基于一家5-6口人的生活需求,做出了两套创新方案。


像在户型2中,人为加入了一个四面“核心筒”,兼顾书桌、衣柜、洗手池和健身镜4种功能。围绕这个核心筒形成的大洄游动线,串联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场景,并且从户型1到户型2的空间布置,主卧,客厅,次卧等功能围绕一家三口到一家五口的全生命周期跨越,让客户看到的户内空间延展的潜力。

图片

深圳华润某项目70㎡户型图

 

对小户型而言,空间面积是有限的,但场景的想象是无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间中做到以小放大,这才能让产品的竞争力得以保持。

 

小结:


诚然,刚需并非已到绝境,对市场而言,它的机遇仍在,生存模式仍有,随着品质开发时代的到来,刚需更需平衡传统与创新,强化性价比同时,更需注重品质提升,以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