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存在即合理”,你就不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 循迹晓讲

图片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图片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咱们中国人从小到大,没少听长辈们的教诲,而这些教诲为数不少都是在教人如何和光同尘,去适应甚至迎合社会的不公平之处。当然,社会的不公平实在是过于严肃,长辈们抬出自己的威严,用所谓“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来说点啥,是不够让孩子听话,而恰好很多长辈们非常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于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就在被引用的榜单上长期霸榜,那就是“存在即合理”。

图片

◇ 图源于网络

你说社会上有那么多不公平,但是伟大哲学家黑格尔都这么说了,种种不合理不公平你忍也得忍,不忍也得忍。这话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当然要反驳的话也很简单,比如您大可以说“既然存在即合理,那么您看您单位里那老王老李,处处不如您,怎么爬的比您快啊,这也是存在即合理,您要理解忍受少些抱怨啊。”此话一出,大概率就是长辈非打即骂,双方对话终止,但下次还是得用这样类似的话给出自己的“人生经验”,时间一久,这话无论对错,就仿佛刻在脑回路中一般,挥之不去

那么问题来了,大哲学家黑格尔到底有没有讲过这话?他的原文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长辈们说的话是否在刻意曲解黑格尔的原文?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图片

如果翻看黑格尔的著作,所谓“存在即合理”的这句话在他的里至少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他的原话翻译成中文,最接近原文表达意思的是这样,“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第二次是在后来的《小逻辑》中对这句话进行了一番解释。当然翻译本身肯定会有误差,而且黑格尔的话也是出了名的难懂,所以这话猛一看跟翻来覆去的流水账差不多,所以,他说这么多,四舍五入一下不就是“存在即合理”吗?

图片

◇ 图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书影

事实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理解黑格尔这两句话的关键在于明白什么才是他说的现实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看他的两句话是不是能简化为“存在即合理”。首先来看“现实”是不是等于存在。在黑格尔看来,“现实”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已经发生的事物,而是包括对既成事实有影响力,但需要行动才能实现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包含了不少对未来行动的期许,而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承受。比如说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了,因为没带够救生艇两千多名乘客有一千五百多人命丧大海,这当然是现实。那在当时惨剧发生了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海运委员会需要召开听证会制定强制措施,让每一艘船携带足够的救生艇并且针对无线电和冰山制定一系列规避措施,这虽然在惨剧时没发生,但同样是现实。

图片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再比如说前几天一个学校被爆出来食堂绞肉机里发现活蛆,这当然是现实,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简单的精选评论区,甚至去攻击散布消息的学生家长别有用心,给大家一个“胶带”呢,还是说严肃查处学校的食品安全,处理相关责任人,给大家一个真正的交代,这些可能的改变同样也是现实。所以黑格尔的现实其实更准确地理解是“存在及其后续演化”,如果只是把黑格尔的现实理解为“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而忽视了在这些的基础上做出的应对措施,实在是一种庸俗的误解。

把“现实”仅仅理解为“存在”而否认了可能的改变,本身就是对黑格尔这句话的极大误解。既然对“现实”的理解都已经和原文意思差出八条街了,那么对合理的误解那就更严重了。在长辈引用的“存在即合理”当中,他们认为这合理的意思没别的,就是教人顺从,含义为“可接受,需要服从的”,但这绝对不是黑格尔的原意。即使不懂哲学的人也非常容易从日常生活中举反例出来。在黑格尔的话语体系中,“合理”的理,指代的是他强调的“宇宙本源的绝对精神”。这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

图片

◇ 图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青年时代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在耶拿大学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816年成为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1818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哲学教授,并在1829年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他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黑格尔,很多人穷其一生追求的是一种“终极真理”,也就是说在一切表象和表面原因背后隐藏着的那个道理。就比如说咱们从小就听说牛顿被苹果树砸头的故事和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苹果砸头的故事未必真实,但“万有引力”的万字,其实就有解释一切的含义,牛顿通过观察演算,证明引力不但让苹果落地,还主宰了星球运动的规律,这就是一切运动背后的那个道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这种对“宇宙本源的绝对精神”很好的体现。当然,光是找到万有引力解释天体运动那还是不够的,人类历史有没有受这种“宇宙本源的终极真理”支配呢?黑格尔看来是有的,那么这个终极真理是什么呢?

图片

◇ 图为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书影

黑格尔建立了一套庞杂的体系去解释它,比如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就拿当时影响非常大的法国大革命来说,黑格尔认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初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它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

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现。在这段论述中,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就是“每一个相续运动都是为了解决前一个运动的矛盾”。

因此,黑格尔那句所谓“存在即合理”的原句意思其实可以这么表述,宇宙中的绝对理性终究要在现实世界中以变化发展的方式呈现,而现实世界中的变化发展也其实都是绝对理性的表观形式。当然我们也提到,黑格尔的话其实非常难懂,这就带来一个曲解的问题,这句话的确很容易被理解为为暴政辩护,因为所谓的绝对理性,能掌握的注定是少数精英,而民众注定要被这少数精英统治和摆布。但黑格尔自己其实并没有这个意思。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到底有没有这种所谓的“宇宙绝对理性”其实都是个问题。

图片

◇ 图为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哲学副教授,与黑格尔争夺听众败北而辞职

黑格尔自己是相信肯定有的,而且为了论述他“历史叙述中的宇宙绝对理性”,他在引用历史叙述的时候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相当多的篡改,这一点被后世的不少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鄙视,比如叔本华就毫不掩饰地说,黑格尔的著作是蒙昧主义的伪哲学。这其实也是学术界非常正常的现象,一个学者并没有权力去堵住别人的嘴,观点发表了,就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黑格尔当然也不例外。这一点上看,西方哲学界比那些诉诸权威自以为很懂黑格尔的长辈们,那实在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如此看来,黑格尔的原话不但没有让人屈从于不合理制度的意思,甚至这原话到底是否正确都有着极大的争议。当然咱们普通人也不是哲学家,对黑格尔的原话理解没这么精深也没问题。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有不少人会认为黑格尔的原话意思是“凡是存在的就都有原因”,这话也不能说错,只不过黑格尔坚持万事万物的原因最终是统一的宇宙终极理性”。但即使是理解到这一层,那也绝不是说黑格尔在教人们逆来顺受。

图片

 图为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书影

就拿对纳粹的历史研究认知来举例。如果我们认为存在“宇宙终极真理”,那么二十世纪除了纳粹,也有不少的暴政,干出的事情同样令人发指,那么这些背后有没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呢?一些学者针对这个写了著作,比如汉娜阿伦特写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以及她旁听对纳粹战犯艾希曼的审判之后写的一本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书中试图去解释这样的极权主义对人的异化扭曲,提出了著名的“恶的平庸性”,或者“平庸之恶”的概念(详见:平庸之恶:放弃思考,甘作螺丝钉,就无罪了? | 循迹晓讲)。

这都是在试图总结纳粹这样的极权背后共同的逻辑。如果我们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有原因”,纳粹的崛起肯定也有原因,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凡尔赛条约束缚之下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这才给了极端主义思潮生存的空间,找到这个原因之后,为了避免二战之后的德国和欧洲再出现这样下一个纳粹,美国在1947年开始实行马歇尔计划,大规模经济援助欧洲,至少从物质上让欧洲社会不堕入赤贫,这也是人类社会对于纳粹历史反思后的积极应对(详见:马歇尔计划:美帝出血救欧洲,为啥苏联急得直跳脚?| 循迹晓讲)。

图片◇ 图为马歇尔计划的宣传海报

当然,也有不少人还是在不断重复着凡是存在的就合理”,所以纳粹就该被接受,直到如今网络和现实中还有不少纳粹的拥趸,他们给《辛德勒的名单》打出超低的分数,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希特勒对德国那是“天子守国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人。他现在名声这么臭都是因为他战败了。这样的言论背后,也是振振有词的“存在即合理”。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不是黑格尔的本意,而只是他们为自己的阴暗内心找一个借口罢了。

当然这些人把黑格尔的话曲解后,来劝人服从认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完美社会假设”,通俗点说,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完美合理的社会之中,否则就会陷入莫大的恐慌之中,因此哪怕社会明显不完美,甚至丑陋不堪,也总有人试图把它描述成完美的社会,以此让自己心安,为此不惜去攻击在如此社会中真正的受害者和弱势群体。这种对黑格尔话语的误用就是一个典型,还有一个典型就是所谓的完美受害者。

图片

◇ 图为某问答社交平台上的一个问题

一个受害者哪怕被找到一点点瑕疵,那么这位受害者受到的虐待霸凌就是纯属活该,凡此种种,都是所谓“完美社会”幻影的投射。这种投射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也难怪有的枭雄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后,也还在大言不惭地表示“自有大儒为我辩经”,更讽刺的是,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还就是如此。这绝不意味着社会变好了,只能说社会有了这些引用黑格尔名言的长者,有了拿着放大镜找受害者瑕疵的侦探,有了辩经的大后,变得更加绝望了。

图片

◇ 图为在现实生活中笃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套的人,大概就是丛林社会的拥趸,只不过,相信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的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总有人比他的拳头更大

讲到这里就不难得出结论,所谓存在即合理是对黑格尔的原文彻头彻尾的曲解,如此曲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谁赢了谁拳头大谁就有理,这样的社会就是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赤裸裸的丛林社会。当然,习惯于诉诸权威的长辈们可能忘记了,比黑格尔更多被引用的一位名人是鲁迅,他说过这样的话,算是对存在即合理完全的颠覆,那就放在这里本期节目的结尾好了。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