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苏联击败德国,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此后,东欧各国便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1955年,为了应对北约,苏联组织了一帮东欧国家,组建了华约。自此,俄式宗藩体系,正式成立。
为什么是俄式而不是苏式呢?因为宗藩体系也有亲疏之分,而俄联邦则是这个体系真正的中心。
用明朝时期的藩王级别来区分的话,除俄联邦外的苏联旗下的14个加盟国,可以说是亲王级别,它们围绕着俄联邦转。
而华约旗下除苏联外的7个成员国: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则是郡王级别,它们围绕着苏联转。
至于苏联各加盟国内部的自治共和国,诸如俄联邦旗下的鞑靼斯坦、车臣、达吉斯坦、图瓦,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等,则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这类级别了。
苏联和华约其他国家的宗藩关系并不牢靠
这或许是华约成立后,就出现的问题。大家都把苏联当大哥,但是苏联偏偏要做父亲,那么矛盾自然就会产生。
因为如果你是大哥,就不会过多干涉各位弟弟们的家事,但如果你是父亲,那想干涉哪个儿子的家事,都没什么问题。
首先和苏联闹别扭的,就是华约的诞生地波兰
1948年到1953年,波兰完全仿照苏联模式,走一元化个人崇拜路线,为了实现经济指标,不惜一切代价搞集体化。指标达标,当政者的政绩也就有了,但是对普通劳动者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迫。而且,波兰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国内民生商品紧缺,人民的物质生活压根就得不到提升。
这种压力一直到了1956年6月到8月,彻底得到了释放。当时赫鲁晓夫提出了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一时间在波兰引起了轩然大波,超过10万波兰工人走上波兹南市的街头,他们高喊着“俄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开始罢工。
当时正值第25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开幕,局势如果失控,波兰当局将无颜面对自己的老大哥苏联当局。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出动上万人马以及坦克、装甲车,甚至连大炮都拉了过来,最终枪口还是对准了自己的人民。
单方面碾压了一晚上,最终造成了74人死亡,800多人受伤,658人被抓。当然了,这只是波兰当局统计的数据。事件结束后,波兰如愿走上了自己的特色道路,并没有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发展下去,所以说,抗争还是有用的。
其次和苏联唱反调的,则是匈牙利
匈牙利当局,绝对是苏联的铁杆粉丝,哪怕是现在,也是俄罗斯的挚友。受到波兰波兹南事件的影响,1956年10月,匈牙利人民也高举让俄国人离开匈牙利的旗号。
匈牙利的局面更难控制,不仅有几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不平等的苏匈关系,而且他们还把斯大林的铜像给推翻了,以至于匈牙利的话事人直接点名这几十万人全都是匈牙利人民的敌人。
这下事情闹大了,匈牙利当局根本无法收场。事情还得老父亲亲自来处理,于是乎苏联大军先后两次开着坦克进入布达佩斯,对手无寸铁的匈牙利人民开了炮。据统计,这一事件导致了2700多人丧生,1.3万人受伤,20多万人成了难民,代价太大了。不过事后,由于苏军长期驻扎在布达佩斯,匈牙利再也没闹腾了。
此后和苏联唱反调的,则是捷克斯洛伐克
可以说,华约刚开局,就出了不少麻烦事,也算是开局不利。不过由于苏联强势的军事行动,暂时稳住了华约的大局。
一直到了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又冒头了。早在1953年他们就闹过一次,不过那时候只有5000多人参与,所以没掀起什么大风浪。
这回不同了,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内部民族纷争不断,而且按照苏联模式发展,导致经济每况愈下,这日子没法过了,国内呼吁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连他们的统治当局,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想要自己探索发展道路?这哪成啊!
哎,这不又得老父亲亲自下场了吗?1968年6月,苏联组织了一场华约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苏军压根就没撤,而是直接开入了布拉格。到了8月,苏军全面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数十万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全面缴械。
这事儿也导致阿尔巴尼亚直接退出了华约,幸运的是,阿尔巴尼亚和苏联不挨着,中间隔着个不听话的南斯拉夫,所以这才躲过一劫。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想延续和前苏联其他加盟国的宗藩关系
所以说,苏联成立的华约,内部的宗藩关系并不牢靠。时不时就需要武力威慑一下,才能维系这一关系。
等到苏联即将崩盘以后,华约立刻就解散了,这样的宗藩关系,也就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彻底消失了。
紧接着,就是华约各国纷纷加入北约的事情了。加入北约,标志着过去的宗藩体系彻底消失了,至于到了北约是否依旧是藩属国,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类似的事情。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胃口自然小了很多。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和影响力,都不及苏联,他们自然不可能谋求过去的宗藩体系。
但是宗主国当惯了,你忽然让它成为光杆司令,这是万万没法接受的。所以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又是搞独联体,又是搞集安组织,又是搞俄白联盟,无非就是为了维系宗主国的身份。哪怕只有一个小弟,那自己面子上也有光啊。
更何况,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小弟可不少,原则是14个小弟。不过波罗的海三国跑得快,在2004年就加入了北约,离开了俄式宗藩体系。因此俄罗斯就剩下11个小弟了,那俄肯定要想办法维持住和这11个小弟之间的宗藩关系吧?
这是人之常情,即便是进入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关系。但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宗藩关系总是非常诱人的存在。
前苏联加盟国纷纷去俄化,无非就是想要破除这种宗藩关系
中亚各国,早就在搞去俄化路线了,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他们甚至打算把俄语给废除了,将西里尔字母踢出教科书。
这事儿引起了俄高层的愤怒,但目前他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去俄化的问题。毕竟分身乏术,总不能多面作战吧?
其实这种去俄化的做法,无非就是为了破除过去的那种俄式宗藩关系。这些藩属国,纷纷打算走独立自主的路线了。
不过,说句丧气的话,想要靠这种方式摆脱宗藩关系,几乎是没希望的。因为一旦等到俄罗斯腾出手来,分分钟让你恢复原样。因为有苏联的成功经验摆在那里,好好跟你说,你不听,那就只能动手了。
格鲁吉亚这个小国家,曾经打算通过武力破除这种宗藩关系,结果在2008年被一顿揍。以至于此后的十多年里,绝口不提此事。
个人觉得,一味地去俄化并不理智,俄只是体制上有问题,他们的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这是一个诞生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契科夫的国家。至少总归比中亚、外高加索这些地方要强一些。既然不能脱胎换骨,一步到位,倒不如先学着他们的长处,不学体制就行,让自己慢慢强大的同时,坐等大哥下岗。
藩属国要想真正独立,没点实力可不行
看看白俄罗斯的处境就明白一切了,那就是俄罗斯旗下最典型的藩属国。他们除了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以外,其他各方面其实和俄罗斯是连为一体的。
东方国家为什么和白俄罗斯是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无非就是为了避嫌,不想直接和俄罗斯建立这样的关系。要不白俄罗斯何德何能,凭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地位?
任何一个藩属国,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就甭想自己当家作主。俄罗斯表面上是在阻挠乌克兰加入北约,实际上就是想要继续维持这种宗藩体系。
换言之,乌克兰之所以一直在抗争,也是为了摆脱这种俄式宗藩关系。可以说,这才是乌克兰真正的立国之战,而其他前苏联加盟国,并未经历这种立国之战。当然了,格鲁吉亚2008年尝试过,但失败了。由此可见,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加盟国本质上依旧是俄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