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知道的“疫苗”与“疫苗实验”的概念


           

图片

           
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接种者是健康人。疫苗通过使用感染病原、毒素或其他重要抗原性物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进行针对疾病“专项训练”,可以使其产生特异性,主动保护性免疫,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的意义


在部分疾病如流感、出血热等易感的季节,往往会提前鼓励部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接受疫苗注射,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疫苗的生产路线和工艺也变得多样起来,诸如传统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由,近几十年涌现出的基因工程手段构建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DNA疫苗与mRNA疫苗等。    

           

疫苗相关法律


相对治疗性药物甚至肿瘤药,全球对疫苗的安全性都有最严格的标准。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2019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国家坚持疫苗产品的战略性和公益性,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具体到临床试验监管,开展疫苗临床试验,必须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审评审批,符合条件才能依法被批准开展疫苗人体临床试验。

图片

           

           

               

           

图片

           

疫苗临床试验不同于药物临床试验,其受试者主要是健康人群,大部分为儿童及婴幼儿,因受试者人数较多,对临床试验要求更高,试验流程更严格。

为探索安全性、有效性和合适的剂量等,疫苗临床试验是在完成动物实验评价之后,才允许申请进行人体临床试验。随后也必须进行I期、II期、Ⅲ 期及上市后IV期临床试验,来证实疫苗安全有效。在试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年发布实施,2020年重新修订),保证试验对象的权益,以及人身安全。
    
     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疫苗因具有其内在和应用的特殊性,如来源于活生物体、组成复杂、用于健康人群且以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等,因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
    
    由于儿童和婴幼儿对不良反应的耐受力低,疫苗临床试验的剂量探索和治疗性药物接种人群试验顺序相反,应按照先成人、后儿童、最后婴幼儿的顺序进行,且所有疫苗必须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在确保安全合格的情况下,才可用于试验人群。

          


来源:浦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