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17时57分!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今天17时57分

我们迎来了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

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芒种一到,风也带了暑气

天地间的热闹,正一寸寸铺展开来


“芒种”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

所谓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芒” 是针尖麦芒,“种” 是播撒希望

字面意思就是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至,夏意浓

万物至此,“忙”而有序,生息绵长

图片

古人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

一侯:螳螂生

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jú)始鸣

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习俗
图片

安 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图片

煮 梅

芒种煮梅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涩,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图片

送花神

“芒种”过后,百花开始凋零,民间有送花神的仪式,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期盼来年再次相会时能够万紫千红。曹雪芹就将这一习俗反映在《红楼梦》里,第二十七回中描述了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如今,花神庙花神信俗已被列入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起,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还恢复了传统的“花朝节”。


图片

芒种已至,夏日渐盛

愿你在这个忙碌又充满希望的节气里
既有 “忙种” 的干劲

也有 “忙收” 的喜悦~



制图:项阳

主编:刘强、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