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新知·芒种 | 李井奎:货币与政府 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AI划重点 · 全文约3294字,阅读需10分钟

1.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井奎领读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新作《货币与政府》,深入探讨凯恩斯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2.书中指出,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力量平衡导致凯恩斯主义政府的出现,但在过去40年间,力量平衡已发生重大变化。

3.作者认为,主流经济学对权力的效忠主要表现为权力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消失,而理论和政策是由时代塑造的。

4.《货币与政府》分为四篇,第一篇回顾一战之前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历史争论,第二篇探究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兴起、辉煌和衰落。

5.除此之外,本书第四篇是结论,作者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学框架。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与时节同行,与思想者同频

《比较》与北京基金小镇共同推出

“二十四节气·悦新知”栏目

每期邀请一位学者领读一本经典

带领投资者与前沿思想对话

在“悦”读中

开阔投资视野,构建多元思维


图片
MANG ZHONG
二十四节气
图片

南风翻麦浪,时雨伴书声。今日芒种,谷黍播种的时节,让我们一起走入凯恩斯思想研究权威学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的新作《货币与政府》。本书从大萧条、滞胀到大衰退,戳穿了“自由市场”的神话,回溯了凯恩斯对于经济运行和经济理论的深刻洞见,不仅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更为重建经济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本期特邀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李井奎领读,从作者斯基德尔斯基跌宕起伏的个人成长经历切入,讲述了其与凯恩斯研究的渊源、背后的故事、观点金句,及其在本书中围绕货币与政府这一核心概念,追溯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兴起、辉煌和衰落,梳理理论争论和政策实践的演进,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带领大家一同探讨凯恩斯思想观点对于当代经济理论发展及政策制定的意义。

开启“悦”读之旅
以下为文字节选
图片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中信出版社2025年新出的《货币与政府》,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三卷本《凯恩斯传》的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如果经济学界也有“复活术”,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爵士必定是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招魂师”——他用了半辈子时间,把20世纪最迷人的经济思想家凯恩斯从故纸堆里拽出来,还给他穿上了时髦的21世纪新装。这位1939年生于哈尔滨的英籍俄裔学者,人生起点就带着全球化色彩,他最擅长的就是把枯燥的经济理论变成引人入胜的智力侦探小说。

      斯基德尔斯基的人生比他的经济学说更跌宕:童年辗转于中国、日本、英国,父亲是白俄流亡银行家。这位“带着行李箱长大”的经济学家后来笑称:“我的跨国童年可能就是我对全球化经济如此着迷的原因。”他在牛津大学读历史时,偶然撞见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此开启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学术单相思”——耗时25年完成的三卷本《凯恩斯传》,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称为“经济学界的《战争与和平》”。

      斯基德尔斯基笔下的凯恩斯绝不是教科书里那个死板的宏观经济学之父,而是一个会为芭蕾舞者一掷千金,在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和著名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等所在的布卢姆斯伯里圈子彻夜辩论的文艺中年。他总爱说:“凯恩斯要是活在今天,肯定是个天天上热搜的网红经济学家。”这种把学术巨匠当“活人”来写的本事,让他的作品常年占据伦敦地铁通勤族的书包。要知道,能让英国人放下侦探小说读经济传记的,在经济学界除了这位老先生恐怕也没有别人了。

      80多岁高龄仍活跃在BBC辩论场的斯基德尔斯基,总爱用戏剧化的比喻拆解经济难题:“量化宽松就像给病人输葡萄糖——短期续命,长期致病”。他最近的新书《货币与政府》被年轻网友戏称为“资本主义诊疗手册”,里面金句频出,比如这句“经济学家总假装自己是物理学家,其实我们更像是气象预报员——而且经常报错天气” ,就很经典。

      这位总爱在领结上别枚凯恩斯头像胸针的老先生,至今仍坚持用手写板电脑写作。当被问及长寿秘诀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像凯恩斯那样生活——每天下午茶时间必须停下来讨论艺术,这才是对抗经济周期的最佳方式。”

      这位老先生之所以要写这本《货币与政府》,就是因为他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转折点,2008—2009年经济的大规模崩溃以及之后步履蹒跚的复苏,使得那种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在此之前所有的重大经济问题已经有了理论上的圆满解决的看法,受到了巨大挑战。全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改变,甚至已经在改变;经济学教科书也必须进行修订,而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未来的经济学需要更多地思考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2008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伦敦经济学院,她向一群经济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预见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个颇显尴尬的问题最终得到了经济学家的回应,他们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确实出了问题,而斯基德尔斯基的这本书就意在回答这个问题,并就今后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提出建议。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某种力量平衡,这导致受既得利益集团束缚相对较少的凯恩斯主义政府的出现。正是在这一时期,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仁慈守护者的理念开始流行。但是,在过去40年间,力量平衡已经决定性地由劳动一方倒向了资本一方;由工人阶层倒向了商业阶层;由旧的商业精英倒向了新的金融精英,一部分甚至是犯罪精英。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则值得深探究,接下来的内容只能给出一些提示。可以断言的是,主流经济学对权力的效忠主要表现为权力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消失。

      最后,理论和政策是由时代塑造的。这就产生了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所说的“注意力集中”的现象,这是指经济学家选择研究什么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注意力的转移?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持续的大规模失业是问题所在;在20世纪70年代,通胀是问题。世事变迁影响了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也决定了观众能看到什么。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引导读者回顾一战之前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历史争论。这段历史对于理解危机之前的正统观点至关重要。第二篇探究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兴衰,展示这段历史如何以部分恢复维多利亚时代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告终。第三篇展示了2008—2009年经济崩溃及其余波如何考验这种得以恢复的政策,之前被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再次浮现。第四篇是结论,作者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学框架。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第二篇,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我们来做个重点的介绍。

      第二篇追溯了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兴起、辉煌和衰落,这段时期从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里,斯基德尔斯基首先展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如何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二战之后的30年间,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似乎证明了这一理论和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凯恩斯主义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中陷入了困境,并被货币主义取代,而货币主义实际上是回归到凯恩斯主义之前有关货币和政府的正统观点。这一部分的最后以介绍“新共识”作为结束,“新共识”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混合体,而2008年的经济崩溃又使“新共识”轰然倒塌。这些新共识包括:第一,经济学家承认,在确定各种政策的影响时,预期至关重要,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把自己置身于理性预期的世界中,凯恩斯有关金融市场的心理学、投资的不稳定性以及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洞见,都无足轻重了。第二,宏观经济学被视为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因为宏观经济学模型应该基于企业和家庭的最优化行为,而凯恩斯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个人行为是由心理和社会的总量数据塑造的。第三,主流经济学现在以供给为基础,而不是以需求为基础,它重新确认了某个版本的萨伊定律。第四,只要货币井然有序,经济体就会沿着长期均衡增长路径向前发展。第五,建立经济模型时,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并不担心自己的假设不切实际,而且还把这一点看作自己模型的优点,而凯恩斯恰恰相反,他主张假设必须符合现实。就像罗伯特·卢卡斯在1980年评论的那样,“在学术研讨会上,人们不再把凯恩斯主义理论当回事了,听众们开始窃窃私语,面带嘲笑”。但是,正是这些面带嘲笑的经济学学生制定的政策引发了 2008 年的大危机。

      在经济学经历了一连串理论上的曲折回转之后,每个人都会惊讶地发现经济理论始终坚守一个核心观点,即不受干预的市场体系往往趋向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除非受到“故意捣乱”行为的阻碍,而这通常是政府所为。这首先来自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比喻,这一见解在1874年莱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中得到了正式表述。很久之后,直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基于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才发展出来。在与实际情形不符时,故事主线经过了大量修改和限定,但总是以大体不变的形式重新出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学从未经历过如自然科学曾偶然经历过的那种真正的“范式”转变。斯基德尔斯基所说的范式转变是指以根本不同的方式看待研究对象。凯恩斯主义革命最接近这种范式转变。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学始终如一,没有什么进步可言。

      作为一本500页的经济学著作,我们当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它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涉及,但从这些讲述中我们已经看到,凯恩斯对作者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且巨大。和凯恩斯一样,斯基德尔斯基关注货币和政府的未解之谜,无论这种尝试成败如何,都值得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一读!

图片

图片

书名:《货币与政府》

作者:【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译者:郭金兴 译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开本:16开

页数:524页

装帧:平装

定价:118.00元

ISBN:978-7-5217-7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