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历史的丰碑
蒙琼英
“901”镍矿遗址
“901”镍矿,即会理镍矿,曾用“901”作为信箱名,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力马河畔,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镍矿,也是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901”镍矿建设期间,得到全国除青海、西藏外的其余各省(区、市)大力支持。兄弟省(区、市)或派出干部、工人,或提供设备、材料,或制造专用设备,或提供生活资料。仅用一年半时间,“901”镍矿便建成投产。
20世纪60年代“901”信箱先进代表合影
1959年9月17日11时49分,“901”镍矿产镍414公斤。“901”镍矿采用矿石冶炼镍金属的生产技术,填补了中国镍金属冶炼加工技术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炼镍的历史,为中国冶金史留下了宝贵资料,为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年“901”工业遗址保护座谈会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冶金部等领导多次到“901”镍矿视察工作,解决问题。曾经来镍矿视察的领导有:赵紫阳、郭沫若、李井泉、高杨文、刘彬、杨超、高风、袁宝华、薄一波、李富春、吕东、徐驰、弗子文。当年郭沫若来镍矿视察工作时,为镍矿留下墨宝《水调歌头·力马河过》。
郭沫若墨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901”镍矿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生产任务,为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导弹、飞机制造工业,以及各种高级合金钢生产部门提供了关键的镍金属原料,为重要工业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家园的守望
2002年10月17日,“901”镍矿破产关闭,消失于历史长河中。2019年4月12日,“901”镍矿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讲解员罗彪向参观者讲述”901“故事
著名书法家杨爝和作家魏巍在“901”镍矿
作者收集“901史料,采访“901”老矿长蒋代辉(右)
“901”镍矿矿一代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