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再考北京中轴线——

关于“北京中轴线”,尤其是“申遗相关”,有一些知识是最好了解的。
中高考、期末考试不一定出直接的相关考题,好歹要知道基本逻辑。
好让作文、阅读理解不能失了大的方向。


1.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什么?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 7.8 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2.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保护对象包括哪些?

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建筑点。


3.  “中轴线”概念是谁提出的?

梁思成。1951 年 2 月 19 日、20 日,梁思成在《人民日报》(第 967 号和第 968 号)上发表了《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在文章的最后明确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


6.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在哪年通过并实施的?

2022 年 5 月 25 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自2022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7.  《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 年—2035 年)》是哪一年公布实施的?

2023 年 1 月 28 日,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 年—2035 年)》正式公布实施。


8.  北京中轴线上最高的一组古代建筑是什么?

钟鼓楼。位于中轴线的最北端,钟楼通高 47.9 米,鼓楼通高46.7 米。

图片

美国人甘博站在鼓楼上拍摄的钟楼(1917—1919)


9.  北京钟鼓楼有什么作用?

钟鼓楼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和报警。


10.  北京中轴线上的钟楼是建成之初的样子吗?

钟楼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钟楼和鼓楼同时建成,但建成没多久钟楼被烧毁,乾隆十年(1745)重修,即现在的砖石结构。

图片

钟楼


12.  钟鼓楼报时,先撞钟还是先击鼓?

北京钟鼓楼在 600 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先击鼓后撞钟,即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是“暮鼓晨钟”,而非“晨钟暮鼓”。


22.  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元代遗存是什么?

据《北京古桥》记载:万宁桥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距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元代遗存。元大都的鼓楼东北曾有大天寿万宁寺,是城市中心,据传万宁桥之名亦同其有关。清代称此桥为“地安门桥”,俗称“后门桥”。1951 年,北京市政府曾对其进行修缮,后玉河改为暗河,桥两侧成为平地,仅剩桥栏。

图片

万宁桥


23.  万宁桥下的镇水兽是元代遗存吗?

是的。万宁桥东北燕翅墙上有一尊被长年风雨剥蚀的镇水兽,兽身不辨花纹,兽首面目模糊,颌下镌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样,为元代遗物。


28.  火德真君庙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火德真君庙内供奉的是“南方火德荧惑执法星君”,姓皓空,名维淳,字散融。

图片

火德真君庙


29.  火德真君庙建筑为什么多为琉璃瓦?

火德真君庙内,除了火祖殿两侧各两间及斗姥阁两侧各五间的配房为灰瓦,其他诸座殿宇均由琉璃瓦覆顶。这是因为万历年间故宫及神坛火灾频繁,皇家希望赐琉璃瓦镇火的缘故。至清乾隆时,又将山门及万岁景命阁增黄瓦,所以,如今的火神庙内,黄、绿、黑三色俱全。


30.  火德真君庙火祖殿内为什么有蟠龙藻井?

火德真君庙主殿火祖殿殿顶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藻井作为一种装饰物,不仅展示了等级的尊严,还体现了古人的一种避火观念。之所以称为藻井,一是因为轮廓多为八角,形似水井;二是因为早期的藻井在顶部多饰冗繁的纹样,酷似井中之水藻。所以,将一个“有水”“有藻”的金井装饰在天花板正中,不仅有装饰效果,还有以水镇火之期许。

图片

火德真君庙藻井


31.  地安门为什么没有门?

曾经有过门。地安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北安门。清顺治八年(1651)改名为地安门,与皇城南门天安门相应,取“天地平安、风调雨顺”之意。1954 年1 月因交通问题被拆除。

图片

重修后的地安门(20 世纪 30 年代)


32.  地安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因为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所以明代皇帝去明陵祭祖时要出地安门,明清帝王去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就是出地安门,再走德胜门逃去西安的。1924 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故宫后,也是从地安门回到他出生的摄政王府的。


35.  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在哪里?

景山,位于北京老城的核心地带,是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景山丰富了轴线的立体空间,承载并彰显着中华建城文化与对称美学。作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它源自辽金,见证了元、明、清三朝兴替。景山曾为一座规制最高、极为精美的皇家御苑,今天则是一座人民公园,每年为 600 余万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图片

从景山南望紫禁城


36.  景山上最高的建筑是什么?

万春亭位于景山最高处,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亭高15.38 米,被誉为京华览胜第一处。

图片

景山,中间最高处为万春亭(1909 年)


57.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该名称源于天上紫微垣。中国古人一向认为统治他们的皇帝是天帝派来的神,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威严。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观察星象,发现满天星斗都在围绕着北极星运转,因此他们相信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并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赋予它一个吉祥的名称——紫微星。


63.  紫禁城在中轴线上有哪些建筑?

紫禁城从南到北的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午门、太和门、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内廷后三宫( 乾 清 宫、 交 泰 殿、 坤 宁宫)、坤宁门、御花园(含钦安殿)、神武门

图片

乾清宫

图片

紫禁城航拍图(20 世纪 20 年代)


64.  紫禁城殿群为什么多是黄色屋顶?

琉璃瓦之称始于汉代,因有“流光陆离”之称而得名。用琉璃瓦作屋顶在我国始于北魏。宋朝以后,琉璃瓦成为尊贵建筑的必用材料。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时,正式规定宫内建筑多用黄色琉璃瓦,并规定明黄瓦及彩画贴金为皇帝专用。因此可以说,黄色变得无上尊贵,是从明代才开始“飞黄腾达”起来的。


110.   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北京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成了哪两个建筑群?

太庙和社稷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太庙和社稷坛始建,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


111.  太庙和社稷坛各有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中重孝道、重祖先,祈求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江山永固,所以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供帝王祭祀祖先;土地与粮食是国之根基,有粮则安,社为土地,稷为粮食,所以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119.  北京中山公园的前身是什么?

社稷 坛。 位 于 北 京 市 东 城 区 西 长 安 街 天 安 门 西 侧, 面 积360 余亩,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10 月 10 日社稷坛开辟为中央公园,1928 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120.  社稷坛中的“社”“稷”分别是指什么?

社稷中“稷”指的是一种粮食作物,又名粟或黍,是五谷之一。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稷”也指五谷神。“社”指土地神,合起来代指祭祀。古时祭祀是国家的大事,所以两者在一起,用来比喻国家。


121.  社稷坛五色土分别为哪五色?

社稷坛祭坛上层按照中国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区域,分别铺设青、红、白、黑、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俗称“五色土”。五色土,整齐地铺洒在社稷坛上,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象征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

图片

社稷坛(五色土)


130.  为什么说天安门是“中国第一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更名为天安门。在明清时期,天安门是用来向文武百官宣读皇帝诏书的城楼。1949 年,天安门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图片

1900 年,经历过庚子事件八国联军炮火洗礼后的天安门(城楼上炮弹轰炸的痕迹清晰可见)


138.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哪座?

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面积达到 44 万平方米,可容纳 100 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图片

1915 年拍摄的天安门广场,千步廊已拆除,皇城墙保持完整

图片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


158.  老北京最高的城门楼是哪座?

正阳门城楼,民间俗称前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自建成之日起便是内城九门中建制最高、建筑最壮丽的城门。民国五年(1916),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到达北京后,第一次对北京的所有城墙和城楼进行了实地测绘和测量。他从多个角度进行测量,最后记载的城墙高为 10.72 米,基厚 18米,顶宽 15 米,箭楼通高 36 米,城楼通高 42 米,由此正阳门的高度第一次有了确切的数据。2005 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对正阳门进行了历时一年的修缮。施工前夕,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实际测量。这次采用了先进的测量测绘仪器,得出了更为精确的数据:正阳门城楼通高(从室外地平线到门楼正脊上皮)是 43.65 米,箭楼通高 35.37 米。其城楼通高 43.65 米。

图片

为迎接两宫回銮而搭建的临时彩棚(1901 年 12 月)


159.  正阳门在古代的用处是什么?

正阳门原本是集城楼、箭楼和瓮城为一体的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格局,民国时期瓮城被拆,只留下了如今的城楼和箭楼。


178.  天桥历史上立有双碑吗?

“天桥双碑”是清代乾隆帝敕建于天桥两侧的御制石碑,桥西为《帝都篇》《皇都篇》碑,桥东为《正阳桥疏渠记》碑,一东一西并排而立,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景观。咸丰年犹在,同治间一迁桥弘济院内,一迁桥西斗姥宫。天桥“东碑”所在地弘济院俗称红庙,清末以来逐渐为居民占住,碑一直存留至今,并于 1984 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桥“西碑”则经历了曲折的迁徙过程。斗姥宫民国年间即已不存,移入庙中的“西碑”也被拆至先农坛存放,后来更是销声匿迹。直到 1993 年文物普查,方得到“西碑”已于 20 世纪 60 年代埋入先农坛地下的线索,但位置不详。天桥“西碑”刊有乾隆帝亲书的《帝都篇》《皇都篇》两篇碑文,在北京建都史上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2004 年终于在先农坛北区查到“西碑”下落,并于次年 4 月出土。2006 年5月 18 日,首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天桥“西碑”则被迁置于首都博物馆新馆文化广场东侧。

图片

2013 年 11 月新修的“天桥”及双碑


188.  天坛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

天坛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190.   故宫等皇家建筑均为黄色琉璃瓦,为什么天坛祈年殿屋顶是蓝色琉璃瓦?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7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古人用这种蓝色象征天色,这种颜色的瓦也是天坛特有的。

图片

祈年殿


227.  先农坛是何时建造的?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


228.  先农坛有几座坛门?

先农坛分外坛、内坛、神祇坛三部分。外坛两门,东侧之北有太岁门,之南有先农门;内坛东西南门各一门,简称东南西北天门;神祇坛开有神祇门一座,所以先农坛共计有 7 座坛门。

图片

先农坛坛门


246.  天神坛与地祇坛分别祭祀哪些神祇?

天神坛祭祀“云、雨、风、雷”天神,即风伯、云师、雷师、雨师。

地祇坛祭祀岳、镇、海、渎之神。涵盖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中镇翼州霍山)、明代五陵山(基运山、翊圣山、天寿山、神烈山、纯德山)、清代五陵山(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四渎(黄河、长江、淮水、济水)、京畿名山、京畿大川。即天下名山之神、天下大川之神。


253.  永定门的名称寓意及作用是什么?

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

明清两代,永定门也是皇帝南苑围猎、阅兵、会见达赖喇嘛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帝下江南,也都是从永定门出发。


255.  永定门建造初期就建有门楼、箭楼吗?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嘉靖四十三年(1564)增筑瓮城,未建箭楼。乾隆三十一年(1766)修缮永定门时,扩建永定门城楼为七开间,三重檐形式,并增筑箭楼。至此,永定门最终形成城楼、瓮城、箭楼的完整形制。

图片

永定门门楼、箭楼及瓮城(瑞典学者喜仁龙拍摄)

图片

永定门门楼


注:文中序号与原书序号一致。

(摘自《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这个期末,祝同学们都能得偿所愿!

关联阅读:

期末考中轴线了?莫慌——

蛇年春晚那首3分钟的歌,不只唱出了中国北方古建筑的雄浑



原点阅读入驻小红书啦!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识

点个关注哟!

欢迎加入清华原点阅读和小伙伴们微信读者群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