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摊上事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16字,阅读需5分钟

1.日本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衰退迹象,GDP环比下降0.2%,消费环比增幅接近零,出口环比下降0.6%。

2.然而,日本通胀保持在3.5%的水平,使得经济陷入“滞胀”的疑虑。

3.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开始收紧货币,同时财政支出减少,可能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

4.由于日本央行缩表过于激进,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给债市带来风险。

5.目前,日本央行可能会在6月会议上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一个是经济滑坡,一个是缩表引发的金融动荡。


1


先说经济。

因为2022年日本通货膨胀率突破2%、2024年正式加息,感觉日本已经走出了“失去的三十年”,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了,所以自那以后就很少再关注日本经济。

可是,当我昨天看到一篇名为《日本经济再陷衰退,全球危机隐现》后,我突然意识到日本经济会不会真的又秃噜回去了?!

按照文章作者的描述:

“在过去一年中,日本银行试图通过乐观的叙事塑造一个强劲经济的假象,声称日本正在摆脱长期的通缩泥潭,迎来通胀驱动的增长。然而,事实无情地证明,这一叙事不过试图以虚妄的乐观掩盖真实的经济困境。如果第二季度GDP如预期般继续下滑,日本在过去八个季度中将有五个季度录得负增长,仅三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这种表现无疑符合经济衰退的定义。”


其中他还摆出了详细的数据:

首先是GDP,2025年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2%,2024年第四季度是0.6%;

其次是消费,2025年第一季度个人消费环比增幅接近零,仅增长0.04%;

最后是出口,环比下降0.6%,为四个季度以来首次转为负增长。

粗看这些数据确实不咋滴,好像日本真的陷入衰退了。

可是,日本通胀却保持在3.5%的水平。如果一个经济体衰退了,而通胀又保持在2%上方很高的位置,那日本岂不是“滞胀了”?!

伴随着这样的疑虑,我又查看了相关数据,发现日本经济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认为,日本很可能是病没去根就停药了——央行缩表、财政支出减少。

图片

我们都知道日本为了走出通缩,从1990年开始就不断的搞货币政策宽松、搞财政赤字。2023年经济稍有好转之后,日本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搞加息。与此同时,日本财政支出也开始放缓,试图依靠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慢慢带动经济。

可是,从消费情况看,2024年、2025年的消费已经明显滑落,现在都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图片

此外,伴随着特朗普加关税,出口的大客户——中国需求疲软,日本一季度净贸易对GDP的贡献减少了0.8个百分点。

如果日本央行还着急缩表,日本财政还少花钱,保不准日本真的可能会慢慢陷入衰退,甚至在未来激烈的贸易战中陷入“滞胀”。

今年真是要留点意了。


2


除了经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央行缩表的问题——缩表缩的下手太狠。

2023年通胀确认企稳以后,2024年3月日本刚一加息就于7月开始缩表。原本的打算是到2026年第一季度每月的国债的购买量从6万亿减少到3万亿。可实际上,日本央行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债券到期。虽然减少购买量,但是由于卖出量过大,每个月日本央行相当于是净卖出,实质上相当于缩表,相当于从市场上抽水。

结果,日本20年、30年、40年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却突然飙升,新债拍卖必须要打折很多才能卖出去。

这件事突出的反应QE用起来容易,退出的时候却有些难度。

为了应对通缩,日本政府疯狂发债,央行买债,结果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币制超过210%,其中又有超过52%的国债握在日本央行手里。

现在日本央行想卖国债,可市场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并不太愿意出合适的价格买,这就非常麻烦了。

硬卖,甚至打折卖,很容易引发债市崩盘,从而冲击经济;慢慢卖,这么多的债卖到猴年马月。

所以,今年6月日本央行肯定会借着开会讨论加不加息的时候好好琢磨这件事。

从目前的事态看,日本央行大概率不敢加息,以避免给债市带崩。同时,之前缩表太猛的动作大概率也会缓一缓,以防止金融和经济动荡的太厉害。

总之,日本这次摊上了大事,它又重新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是继续搞宽松把经济和金融市场稳下来,还是继续加息缩表,试探试探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摆脱药物的依赖正常走路。

这不仅是日本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证明经济是否可以不依赖“消费者富足”仅靠印钱就能慢慢增长起来的问题!!



2025,注定不平静。


在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老百姓该怎么办?就涉及实操了。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