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几个月西安新房市场的情况,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逐步在降温,可能出了个别热销项目之外,大部分项目的销售难度在加大。
大家的感受,是正确的。
之所以这么讲,是从西安各大房企的销售业绩中得出的。整个市场的整体成交规模在下降,此时身处这个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受到影响在所难免。
01
TOP15房企销售业绩下降27.29%
今天(6月4日),中指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1-5月西安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对比1-4月份的榜单,上榜企业名单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在于名次的小幅变化。
保利、中铁建、绿城中国依然稳居前三,1-5月的销售额分别为51.1亿元、45.6亿元、43.9亿元。
从5月份的单月销售额来看,中铁建、绿城、保利、招商蛇口的销售额均超过了10亿元,强者恒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整体来讲,销售额TOP20房企依然以央国企为主,民企仅有龙湖、星河湾、龙翔、德通上榜,绿城、地建嘉信则属于混合制企业。
1-4月上榜TOP20的昊天置业,则退出了1-5月的TOP20榜单,新上榜的是地建嘉信。
地建嘉信目前在西安主要在售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位于空港新城的地建嘉信臻城,一个是位于沣东新城的地建嘉信臻境。这两个项目有太多的相似点,均紧邻地铁、紧邻学校、小区高配会所,让首置、首改客户能够拥有改善级别的品质,呈现出极致的性价比,从而受到市场追捧。
以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为统一口径,2024年1-5月的时候西安TOP15房企销售总额为529.1亿元,而今年1-5月TOP15房企的销售总额为384.1亿元,同比下降27.29%,这一点值得关注。
也就是说,市场总体规模在缩小。
去年同期,4家房企销售额“50亿+”,位居榜首的绿城销售额达到了90.1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50亿+”的房企仅有1家,榜首的保利51.1亿元的销售额与去年绿城90.1亿元销售额相比,也是接近腰斩。
一直以来,地产房剑还在关注一个数据,那就是成交均价。因为,在改善时代到来的背景之下,成交均价代表了一家房企在改善市场的话语权。
以中指研究院的销售额、销售面积为统一口径,计算得出西安TOP20房企今年前5个月成交均价,成交均价最高的是中国金茂,达到了28921元/㎡。金茂在西安高端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今年的金茂璞逸东方、曲江金茂府两大纯新盘,均受到市场的追捧。
另外,星河湾、越秀地产、天地源的成交均价也在2万元/㎡以上,中铁建、招商蛇口的成交均价则接近2万元/㎡。
当然,对于各家房企来讲,1-5月的业绩只是阶段性的成绩,毕竟今年还没过半,而TOP20中的大多数房企目前均手握待入市的纯新盘。
例如:保利天瑞、中国铁建花语博悦、铁建越秀高新璞悦、华发锦宸赋、绿城的港务“地王”项目、地建嘉信高新CID140亩项目、龙翔港务新项目、保利云谷和著二期、信达凤城二路项目、越秀&高科沣东项目,等等。
02
6盘销售额“10亿+”
除了房企业绩之外,中指研究院还发布了2025年1-5月西安商品住宅单盘销售额TOP20。
招商西安玺,以19.7亿元的销售额位居NO.1!
作为一个户型面积175㎡起步、售价2.5万元/㎡的高端改善盘,招商西安玺今年4月份入市后,实现了四开四罄,整盘已经清盘,堪称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场上第一红盘。
这说明,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只要开发商拿出拥有地段支撑、配套支撑、产品支撑、性价比较高的项目,依然不愁卖。
招商西安玺,其实也给各大房企接下来在西安的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案例和参照。
除了招商西安玺之外,金茂璞逸东方、保利天珺、中粮大悦未来城、中海锦业元晟、保利云谷和著今年前5个月的单盘销售额也超过了10亿元。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场最大的惊喜应该是西咸新区的几个楼盘,保利云谷和著、地建嘉信臻境、邦泰悦九章。
保利云谷和著销售额位居西安全市前列,地建嘉信臻境的销售额在克而瑞的榜单上也跻身西安TOP20,邦泰悦九章首开去化率超过80%!
所以说,西咸不是能不能买的问题,而是要看哪个项目。有的项目依然卖不动,有的项目依然热销。
进入到目前这个阶段之后,西安新房市场上的价格战已经越来越明显,降价已经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了,尽快卖出去房企才是王道。
港务某盘备案价1.7万元/㎡,成交价1.22万元/㎡左右;高新CID多盘成交价格击穿2万元/㎡,要知道2022年、2023年很多人在同板块是2.5万元/㎡左右买的得房率更低的房企;丝路软件城,2万元/㎡左右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赠送率超高的高层;城西某项目备案均价1.7万元/㎡,成交价1.45万元/㎡左右……
在备案价的基础之上给出5个点以上的优惠,已经成为西安新房市场普遍现象,优惠10个点以上的楼盘也不在少数。
所以说,大家现在买房子,不要被备案价吓着,备案价已经失去参考意义。
6月份已经开启了,不用猜,这个月各大规模型房企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促销潮、优惠潮,毕竟今年前5个月大家的业绩都在普降,面临着6.30KPI节点到来,为了冲刺业绩必然选择以价换量。
对于各大项目来讲,拥有产品支撑、最好品质的同时,拼渠道、拼营销的时候到了。此时,就看谁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声音,从而在同板块项目竞争中掌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