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达达木图镇: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硕果盈枝”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伊宁市达达木图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与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乡村富民产业综合效益,让乡村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

  走进达达木图镇布拉克村花卉一条街上,三轮车、微型车、私家车满载着各种各样的花卉穿梭其间。走进该村佰花园花卉基地,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阵阵花香扑鼻而来。

  “现在我给您推荐的这盆花叫金鱼吊莲,是特别好打理的一个品种……”花卉基地负责人王博文正在通过网络直播销售鲜花。

  占地1200平方米的佰花园花卉基地从2017年单一种植发展到现在种植、销售为一体,从最初销售三角梅月季等几个品种发展到集多肉、中小盆栽、大绿植等700余个品种。解决了5人长期就业,年临时用工近千人次。从2024年王博文开通线上直播销售,花卉发往全疆各地州。

图片

各类花卉

  王博文也见证了花卉产业的兴旺给布拉克村带来的变化,“以前只有3、4月份才有人来买花,现在四季人流不断,节假日还堵车。以前大多是花商批发,现在个人观赏购买的也增加了很多。”

  布拉克村自2016年开始发展花卉种植,已从当时的4座花卉大棚发展到123座,占地面积达310余亩,共有28户花卉种植户,形成集产、供、销为一体的花卉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务工3000余人次。

图片

王博文正在直播

  “今后达达木图镇要继续加大对花农的扶持力度,将花卉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助力器,让更多村民从花卉产业中增收致富。”达达木图镇党委委员、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阿布来提甫·阿布都克依木表示。

  走进蔬菜种植户胡万华的蔬菜大棚,一股清新的菜香扑面而来,青翠鲜嫩的蔬菜在暖光灯下茁壮成长。胡万华夫妇麻利地收割着茼蒿,嫩绿的菜叶在他们手中翻飞。

  “这些茼蒿今天就能送到市区的菜市场,可新鲜着呢!”胡万华笑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将收割好的蔬菜仔细分拣、装筐。

图片

菜农正在收菜

  自2008年起,胡万华就进入大棚蔬菜种植行业,15年来,夫妻俩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蔬菜种植行业耕耘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他经营着2座温室大棚,种植茼蒿、上海青等叶菜。

  “刚开始啥都不懂,走了不少弯路,多亏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胡万华感慨道。在达达木图镇旺达蔬菜合作社专业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他采用接茬种植模式,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品种,让大棚实现了一年多茬收获,每年一个棚能带来2万至3万元的收入,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

  达达木图镇作为伊宁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1800多座温室大棚,这里生产的蔬菜占伊宁市蔬菜供应量的40%以上,为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新鲜蔬果

  今年5月,达达木图镇又迎来一件喜事,新疆都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鸵鸟养殖项目在达达木图镇正式启动,项目采用创新的“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瞄准带动农户增收、壮大鸵鸟产业的目标,手把手教农户掌握先进养殖技术,推动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升级。

  公司市场专员杜富萍介绍,公司在鸵鸟苗供应上层层把关,只选一个半月大、体重约6公斤的“健壮苗”。公司从疾病预防、饲料投喂,到日常管理,全程保驾护航。养殖11个月后,公司以30元/公斤的价格回收,正常情况下,12个月大的鸵鸟能长到80—100公斤。

图片

鸵鸟基地

  据了解,依托临近蔬菜大棚的便利,鸵鸟养殖全程用青菜、苜蓿草、白菜等天然食材。目前鸵鸟肉市场价为126元/公斤,成年鸵鸟堪称“行走的财富”。项目刚起步就传来好消息,基地已经成功卖出13只鸵鸟,每只可以卖到550元,主要销往新源、昭苏等县市。

  公司还准备把鸵鸟按商品鸟、育雏鸟、种鸟分类,各有各的用途,培养能骑乘的鸵鸟供游客体验,开发观赏鸟业务,游客来这里可以骑鸵鸟、吃鸵鸟肉。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片土地上的“致富鸟”,正带着农户们奔向幸福新生活。(记者 迪丽达尔)

监制丨杜 磊

总监制丨何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