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弋途科技:当AI重构汽车大脑,一场车载操作系统的“觉醒年代”开始了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站在未来看历史,AI汽车刚刚开始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仍在全球引发争议时,中国智能汽车战场已悄然开启第二幕。从"四个轮子的大手机"到"移动智能空间",车载操作系统正在经历从"功能机"向"AI原生"的跨越。

421日该公司召开了发布会,进行了全新一代心界限AI全栈系统的发布。此次,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找到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CMO李盼,作为深耕AI与车载OS领域的行业老兵他将揭开这场静默革命的底层逻辑。

01

传统汽车、智能网联车与AI驾驶舱

站在未来看历史,汽车经历(或正在经历)三个阶段。

其是以机械工程主导的传统时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领的汽车网联时代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带领的AI驾驶舱时代。

在第一个时代中,汽车的发展主要围绕机械工程技术展开,致力于提升发动机性能、底盘调校、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以实现更好的动力输出、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而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汽车开始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例如,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安全辅助系统逐渐成为标配。

第二个时代中,通过物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此外,车辆之间也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进行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驾驶。

不过,在前两个时代里,对国内的汽车人而言都在“苦苦追赶”,李盼坦言:“传统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时代,我们追着德国技术跑,总差着5年时差。"

2015年左右,车载OS火热,此年阿里与上汽联姻诞生的斑马系统,曾以"车联网"概念震动业界。那个装进中控屏的安卓系统,让汽车首次实现了在线导航、语音交互等基础智能。但2023年大模型大行其道后,AI与算力芯片成熟形成共振,车载OS开始从"功能集成平台"向"认知决策中枢"进化。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触控流畅度,而是让系统理解:为什么雨天早高峰车主需要自动调整座椅加热,并推荐避开积水的通勤路线。"该技术负责人透露,新一代AIOS正在构建三层能力:硬件资源动态调度、整车服务原子化封装、多模态意图理解——这正是应对"场景智能"挑战的技术铁三角。

02

AI定义汽车,有何想象力?

在李盼的理解中,AI定义汽车可重构汽车智能化的底层逻辑,让汽车从单纯的出行工具转变为具有类人思考能力的智能生命体,其中更智能、更人性化是最重要的卖点。

智慧座舱方面,弋途心界AI全栈系统以AI-MIND垂域大脑为核心决策引擎,这区别于通用大模型,它围绕汽车场景构建认知逻辑,通过对大量整车信号和出行场景的深度学习,垂域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能理解用户模糊指令并综合多要素给出最优方案。

对于上一代智联网的进步意义是,其实现了从“调用功能”向“场景串联”质变,多智能体协作协议可协调不同专业模块,完成高复杂度任务的一键执行,如“订迪士尼门票→规划路线→生成游玩攻略”等。

用户体验上,生成式交互界面AI-HMI取代了传统层级菜单,实现“所念即所得”。在新一代对的传感器上,驾乘者精神状态可被精准捕捉,并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比如说,我们与喜马拉雅联合开发的AI播客助手,已能根据用户历史偏好自动剪辑深度内容。"该企业员工演示了这样的场景:当系统检测到长途驾驶且后排有儿童时,会自动切换故事频道并调暗阅读灯。这种"无感智能"的实现,依赖于对200余个整车信号接口的实时监测与大模型推理框架的深度融合。

总结而言,传统车载语音的"命令-响应"模式,正被连续对话、多音区感知、情境预判等能力颠覆。更关键的突破在于:系统开始建立用户画像记忆,能结合行车环境、生物特征(如疲劳监测)、日程安排进行服务预加载。

从本质上来说,AI功能深度赋能的汽车,正重塑人车交互的底层逻辑。告别过去用户被动适应车辆功能的模式,如今的智能汽车借助AI感知、学习与决策能力,化身主动服务的出行伙伴。

03

重构产业链,移动互联网可以重做一遍

AI架构下,用户体验触及到自动调整驾驶模式、车内温度、座椅位置、音响系统等,用户还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交互理解模糊指令,获得个性化服务,如推荐音乐、景点和餐厅等。

而在B端,由于客户服务是智能响应的,所以,以往的“APP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模式被深刻改变了。一个行业共识是:未来车载生态的决胜点不在APP数量,而在智能体(Agent)质量。仅对于开发者而言,开发者工具包已从传统的SDK扩展至LLM微调框架、多模态交互组件、场景化知识库构建工具。

万个API接口正在变成AI可调用的数字感官

这意味着以往通过APP完成的行为交互场景不再存在,以到店用餐场景举例,新的服务链条将被拆解为"餐厅发现-智能推荐-语音订座-车内支付"的原子化能力,供AI助手灵活调用。这种"能力解耦-智能重组"的模式,可能重构整个车载服务生态的估值逻辑。

有行业人士指出,新一代的AI车载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调用更多接口将分散在各环节的“原子化能力”进行整合,形成完整服务链条。

这催使着,汽车必然要从单一交通工具转变为开放智能平台

李盼认为,这反而是弋途的优势。其创始团队是由一群来自主流车企、头部Tier1和互联网巨头的专业人才跨界组建而成。这种独特的人员构成,使其团队兼具汽车领域深厚的工程实践经验与互联网及科技行业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前沿技术视野。

目前,弋途自主研发的心界AI全栈系统,以AI-MIND垂域大脑为核心决策引擎,已通过对2000+整车信号、5000+出行场景的深度学习,实现垂域推理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其推出的AIOA框架,将传统车载功能模块转化为可被大模型灵活调用的“智能积木”,基于多智能体协同架构,构建统一的“整车能力总线”,打破了原有软件和硬件孤立的局面。

从技术角度而言,这种开放的技术架构,为生态伙伴提供了广阔的接入空间与合作可能。在未来,生态伙伴只需深耕专业领域能力,打磨优质“原子化服务”,就可在融合生态中找到自身定位与价值。

弋途清晰定位自身为“赋能者”,目前其生态能力已得到初步验证:比如其正在联合大模型公司,将通用AI能力转化为车载场景的专家系统;与腾讯智慧出行联合开发“L3生活助手”,直接调用微信小程序生态,实现订票、点餐等服务无缝闭环等等。

目前,其车载AI智能体平台已于2024年9月实现量产交付,心界AI全栈系统也在不断推进商业化落地进程。

结语:从机械控制到认知革命,车载OS的进化史恰是汽车智能化的缩影。当行业集体穿越"技术奇点",那些率先完成AI原生重构的系统,或将成为定义下一个汽车时代的"元代码"。

在这场即将发生的AI+汽车战争中,中国军团能否复刻智能手机时代的突围奇迹?时间正在给出答案。



有对上述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请与我们交流

「图文案例」


「视频案例」

弋途科技|水滴AI | 李涛聊AI | 光环新网战投部 | 西电科大电子工程 | 亚杰基金 | 有伴AI | 回声APP|AI降临派 | Cedas.ai | 松应科技 | SwanLab | Mobius | Anyone大模型 | 希之壁 | 七天学会 | 北极九章 | 六诚九 | 硅基智能 | 一知智能 | 敏思达 | 易企秀 | 融易算 | 咖菲科技 | MarketUp | 爱赢销 | 小旭音乐 | 爱设计 | 平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