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作文”作品系列展播第二季——第七站

今天展播的是

第七站4位同学的作品

让我们一起边听边看吧



图片











榜样之光,照亮我的成长路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山完小五年级2班 李梓彤

指导老师:李红霞


在人生的漫长征途中,总有一束璀璨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勇往直前。这束光芒,源自那些我心中的榜样,他们犹如一盏盏明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熠熠生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

小时候,我性格内向,胆小怯懦,遇到困难总是想逃避。那时,我幸运地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榜样——我的启蒙老师。她总是那么耐心而细致,无论我提出多么幼稚的问题,都会用她那温柔如春风的话语,为我耐心解答。记得有一次,我语文课上被一道难题困住,急得焦头烂额。正当我准备放弃之际,老师走了过来,她轻轻地坐在我身边,用那充满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解开谜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我心中的迷茫,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在书籍的海洋中寻觅更多的榜样。当我读到《雷锋日记》时,雷锋叔叔那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深深滋润了我的心田。他总是把别人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无私地伸出援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雷锋叔叔成了我心中的楷模,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爱心。我开始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种精神,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无尽喜悦和满足。

后来,我还从电视、网络上认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追求卓越;有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冲锋在前,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让我看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整洁,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这些人都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榜样的照耀下,我逐渐变得勇敢、坚强。我不再畏惧困难,因为我知道,只要像榜样们那样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前进的步伐。我学会了关爱他人、感恩社会,懂得了奉献的价值和意义。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榜样之光,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我的成长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追寻这束光芒,让它在我的心中永远闪耀。我将以榜样为镜,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照亮更多人的成长之路。


图片











少年逐梦,强国有我


大理市下关第六完全小学五年级(1)班 常瑜羽

 指导教师:赵润源


当我站在操场上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畔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时,我就想到梁启超先生的呐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少年,我深知自己不仅是梦想的追逐者,更是时代的接棒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的人民教师,用知识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每当读到华坪女高墙上的誓言,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张桂梅老师拄着拐杖站在晨雾中的身影。这位满头银发的“燃灯校长”,用生命点燃了深山女孩的求学梦,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教师”的种子。

去年冬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张桂梅老师的事迹。零下十几度的清晨,她总是第一个点亮教学楼的灯,用布满膏药的手为学生们准备早餐。当镜头扫过她贴满止痛贴的膝盖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安享晚年,却选择把5000元全部奖金交了党费,把省吃俭用的钱用来扩建宿舍,让136个孤儿喊她“妈妈”。最让我震撼的是,她拖着23种疾病的身体,连续11年家访1300多户,走遍了悬崖峭壁间的每一条羊肠小道,只为不让一个女孩失学。

记得有位叫小花的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张老师不仅帮她交学费,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买衣服。当小花考取大学后,张老师又默默资助她完成学业。这样的故事在华坪女高数不胜数,就像张老师常说的:“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现在,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张老师依然住在学生宿舍,陪着新一代的追梦人挑灯夜读。

每次路过学校光荣榜,我都会驻足在张桂梅老师的照片前。照片里的她笑容温暖,眼神却透着坚定。这让我想起上一次的作文题目“我的理想”。当我写下“我想成为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的老师”时,同桌惊讶地问:“当老师多辛苦啊!”我指着作文纸上的字迹说:“你看,张老师用生命照亮别人,我们新时代少年更应该接过这盏灯。”

现在,我每天都会提前到教室带领早读,课间帮同学讲解难题。在校园里,我积极参加“红色故事会”,用童声讲述《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的故事;在社区中,我是“环保小卫士”,到街道打扫卫生、用画笔装点垃圾分类箱;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用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妈妈说我像个小陀螺,但我知道,这是张老师给我的力量。

原来,爱国不仅是口号,更是脚踏实地的温暖传递。我深知:“少年强,需以学为翼。” 数学课上,我为一道难题反复演算;作文簿上,我写下“愿做一滴水,汇入强国的大海”。当我在科技社团调试机器人时,总会想起钱三强爷爷的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日记本里,我工工整整抄下《少年中国说》的句子:“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不仅是少年的宣言,更是我对未来的承诺。

我时刻谨记:我的每一次奔跑,都在丈量祖国未来的疆域;我的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筑民族复兴的基石。我是朝气蓬勃的“小树苗”,终将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长成撑起华夏天空的栋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

我以青春之名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将以鸿鹄之志撑起时代的脊梁,用赤子之心铸就华夏的荣光!


图片











甲马上的时光印记


大理市下关第六完全小学五年级(2)班 张翊辰

指导教师:段汇美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去了大理古城,在一座青瓦白墙的白族院落里,我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阳光正照在一位老爷爷的案台上。他戴着老花镜,手里的刻刀在木板上轻盈起舞,木屑纷纷扬扬地落在他靛蓝色的围裙上。“这是甲马版画,我们的‘活化石’。”老爷爷说。原来这些雕刻着骏马、神兽的木板,是白族先民用来祈福的,每一道刻痕里都藏着千年的祝福。刚见到甲马时,我一脸好奇地看着妈妈,“我能不能也尝试做一块喜欢的图案呢?”我向妈妈发出了请求,怀着好奇,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端详着甲马。

在老爷爷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解甲马的知识。老爷爷耐心地讲解了甲马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剪样、雕刻、上色到最后的装裱,每一个环节都讲究精细与耐心。我听得津津有味,对甲马的制作充满了好奇。“让我试试!”我迫不及待地抓起刻刀。可刀尖刚碰到木板,就“哧溜”滑了出去。老爷爷笑着调整我的手指:“握刀要像握毛笔,心静才能手稳。”我屏住呼吸雕刻一匹小马,可就在刻到尾巴时,“咔嚓”一声,木条断成两截!周围参观的小朋友哄笑起来:“一匹断了尾巴的马还敢印出来!真可笑,哈哈哈!”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忽然,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肩上——是妈妈。她带着我抚摸老爷爷雕版边缘的凹痕:“你看,这块板子修补过好多次呢。”斑驳的刻痕里,填着深浅不一的木屑,就像一圈圈的年轮。“老手艺不是天生就会的,是无数双手接力的结果。”听完妈妈说的话,我又重新铺开木板。这一次,我不再急着下刀,而是学着爷爷的样子,弯着身子,刻刀垂直往下压,额头的汗珠滴在木纹上,可这次我听见的不再是嘲笑,仿佛听见的是木头在唱歌,沙沙的,像是祖先跨越千年的叮咛。当我把鲜红的朱砂涂满雕版,拓印在宣纸上的瞬间——一匹昂首嘶鸣的骏马腾空而起!虽然它的尾巴短了一截,但爷爷却拍手叫好:“断尾马跑得快!这可是你独创的‘追风驹’!” 爷爷的赞叹让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不完美的刻痕也能开出别样的花朵,就像那些在岁月中磕碰却依然传承的文化瑰宝。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甲马。这些看似古老的技艺,其实是祖先写给我们的信,就让我们用稚嫩的双手,接住这份沉甸甸的传承。因为当我们学会爱惜这些文化印记时,就是在最真切地热爱着我们的祖国!当我们学会珍惜这些文化瑰宝时,就是在对世界大声说:“我骄傲,我是中国娃!”


图片












蓝白茶香里,传承非遗情


大理市私立英才小学五年级(1)班 李佳煊 

指导教师:王 苹


大理,这片白族世代栖居的热土,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苍山巍峨,洱海澄澈,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孕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白族扎染、三道茶、大本曲、银器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光芒,承载着他们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大理扎染,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色彩。一块素白棉布,在扎染艺人的手中,经过巧妙构思与精心捆扎,投入染缸浸染,待取出展开,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便跃然布上。每一种花纹,都凝聚着大理人民对生活的炽热热爱,饱含着对自然的虔诚敬畏。犹记初到大理,我与家人漫步在古城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一阵若有若无的草药清香随风飘来,循香而入,走进一家古朴的小店。店内,一位白族老奶奶正专注地染布。蓝白交织的布料,似天边翻涌的云朵,又如洱海荡漾的碧波,美得令人心醉神迷。老奶奶和蔼地告诉我,这便是传承千年的白族扎染技艺。我满心好奇,蹲在一旁静静观看。只见她双手翻飞,灵巧地用棉线在白布上扎出形态各异的花纹,有的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有的似娇艳绽放的小花。扎好的布浸入板蓝根特制的染缸,不过片刻,便染上深邃的蓝色。当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拆开线结,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被扎住的地方保留着纯净的白色,勾勒出清晰的图案,如同变魔术一般。最令我难忘的,是老奶奶那双布满岁月皱纹的手,动作轻盈娴熟,仿佛在布上翩翩起舞。她手把手教我用小木棍卷起布料,制作小太阳图案。我笨手笨脚,总也捆不紧实,老奶奶就轻轻握住我的手,耐心地一遍遍示范。那一刻,阳光的温暖与草药的清香萦绕身旁,她慈祥地说道:“小姑娘,这板蓝根染的布,越洗越鲜亮,就像我们白族人的情谊,历经岁月沉淀,愈发珍贵。”

白族三道茶,同样是大理非遗宝库中的稀世珍宝。白族人制作三道茶时,对茶叶、草药的挑选极为讲究,每一道茶都有着独特的配方与严谨的制作工艺,品茶过程俨然一场优雅的艺术盛宴。“一苦、二甜、三回味”,简单的三道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庄重而温馨的品茶仪式中,我深切感受到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他们对远方来客的热忱与真诚。饮下苦涩的头道茶时,我不禁微微皱眉,可紧接着而来的甘甜与绵延悠长的回味,瞬间让我领悟其中深意。这不正如人生旅程吗?唯有先历经风雨洗礼,方能迎来绚丽彩虹,最终在回忆中细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大理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非遗传承,绝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的薪火相传。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非遗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可以向扎染艺人学习基本针法,在美术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扎染的奇妙乐趣;也可以在返乡时,将三道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更多人领略大理非遗的独特魅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似蝴蝶泉泛起的层层涟漪,能让大理非遗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传播、生生不息。我们要勇做非遗的传播使者,向家人、朋友讲述大理非遗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其独特魅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怀珍视,用心守护这些宝贵的非遗,非遗之美定能代代相传,如同终年不化的苍山积雪,澄澈碧蓝的洱海之水,永远纯净、动人。在不远的将来,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登上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持续讲述中华民族的精彩故事,传递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


小朋友们,同学们,你也想在节目当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吗?快点来投稿吧,投稿邮箱41779902@qq.com 。


录制方法非常简单:小朋友可以用手机自带录音装置录制或用专业的录音设备。


发送方式:请将您的小诗、朗诵或者歌曲等音频发送至苏晓姐姐的邮箱。邮件命名为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名,邮件内附上照片、简短自我介绍以及作品文字内容。


更多精彩节目内容请锁定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


编辑:苏晓 陈丝华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图片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



十七、特殊技术车辆检测要求(下)


因发动机过热保护等特殊技术,车辆预热温度无法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的,应最大限度接近标准规定的预热温度,并保证排气污染物检测前发动机启动至少5分钟以上,或按照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检测。 


因变速箱挡位切换等特殊技术,在工况法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如,变速箱不停换挡导致车速无法稳定等),可按照制造厂说明书规定开启测功机模式进行检测。 


装有怠速启停功能的车辆应在排气污染物检测前手动关闭后进行检测。无法手动关闭怠速启停功能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怠速期间发动机自动熄火,无法获取发动机转速和过量空气系数以及排气流量时,上述数据不作为检测失效的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