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体重门诊难管理?三甲医院实战案例详解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肥胖相关疾病死亡人数超过400万。根据《柳叶刀》研究,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单纯性肥胖特征,我国代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中心性肥胖合并多重代谢异常的特点。


经分析,嘉兴医院体重管理门诊2024年接诊的1842例患者中存在脂肪肝、合并糖代谢异常,与东亚人群代谢特征高度吻合。本文以嘉兴医院为例,解析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思路。


经过多年探索,该院已形成覆盖中西医、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全周期、多学科、智慧化体重管理新模式,其信息化集中预约系统更是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门诊体系建设

中西医融合新实践


传统医疗模式将体重管理简单归类为内分泌或营养科业务,导致诊疗碎片化。该院构建四维管理体系:以内外科联动、中西医结合、覆盖成年和儿童、MDT多学科诊疗为核心,信息化平台为纽带,全程跟进为基础,宣传联动为延伸。这种模式使得患者依从性大幅增加


2024年,该院开设 4 类门诊,2025年新增 3 类门诊,不断丰富服务类型,满足多元需求。目前,该院体重管理相关门诊包含内分泌(肥胖、高尿酸)、内分泌(肥胖)、肥胖内外科联合减重门诊(MDT)、儿科生长发育及肥胖门诊、全科体重管理门诊、中医针灸科的中医代谢轻体门诊、中医体重管理门诊等多个领域,年龄覆盖成人与儿童群体,诊疗模式中西医相结合,个体门诊与MDT相互补的嘉一体重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完善。


2025年新增门诊结合中医特色与全科医疗,拓展服务范围,同时增加了MDT和中医代谢轻体门诊的出诊单元和号源满足不同症状与年龄段患者需求,完善体重管理医疗服务体系。


2025年,该院门诊体系呈现四横四纵格局:

横向覆盖:内分泌代谢、外科减重、儿科发育、中医调理四大板块;

纵向延伸:从青少年生长发育到成年人体重全周期管理;

特色门诊如周五午间联合门诊,采用MDT精准诊疗+90天跟踪管理模式,将复诊率控制在理水平;

中医代谢轻体门诊和中医体重管理门诊创新应用体质辨识-经络调理-膏方干预-针灸埋线三维疗法


智慧预约系统的集中化开发

信息化中枢构建服务新生态

                           
该院将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进行集中体系化预约的信息开发,便利患者。

图片


未来该院希望通过全流程健康管理云平台代谢健康管理APP」可实现:

数据互联:打通院内HIS系统与可穿戴设备数据接口;

进程管理:自动生成包含饮食、运动、用药的个性化方案;

预警机制:设置异常指标自动提醒系统。


2025年与2024年

门诊运营情况对比


2024年,该院 4 个门诊年总就诊量 1842 人次。其中,内分泌(肥胖)专家门诊就诊量最高,为 910 人次 ,肥胖内外科减重联合门诊于2024年8月份开设,当年就诊量 45 人次。


2024年,各门诊限号人数差异明显,限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门诊量,如肥胖内外科减重联合门诊,单日限号 5 人,2025年后改为单日限号 10 人。


图片

2025年1月至4月的门诊运营情况


未来服务能级如何提升?

在门诊质量控制上,该院未来拟采用PDCA循环,建立包含KPI的质量控制体系:

门诊单元服务量标准差控制在±2人次;

患者满意度季度波动率≤5%;

MDT会诊响应时间<1周。


在人才矩阵的培养上,该院注重立体化:

基础层:全科医师和内分泌医生代谢管理能力认证;

核心层:专科医师减重技术专项培训;

专家层:骨干深造。


在科研转化上,该院注重实用新型专利、SCI论文双轮驱动希望在未来能参与制定《中国肥胖症防治共识》。


不满足碎片化的解决方案,该院注重构建涵盖预防-诊疗-管理-科研的完整生态链。其价值不仅在于1842人次的年度服务量,更在于致力于探索代谢性疾病管理的新范式。


正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述评所言:整合医疗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慢性病管理的未来图景。这或许正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区域医疗机构的生动实践。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 杨林斌、王华伟、董樑、徐君婧、章美琪、张明敏、周颖新、沈鹏、吴中杰
监制 | 郑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