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解放军对赖清德称呼,变成了“台独”首恶分子,这传递出比“台独”顽固分子,更加严厉的信号,对赖清德我们将终身追责。
台媒报道,民进党当局加紧采购“爱国者”导弹,并抽调台海军陆战队组成战斗队护卫“大台北地区”,还多次进行所谓应对“解放军攻台”的演习。岛内舆论认为,这些动作是在为赖清德“临阵脱逃”作准备。赖清德近日发表讲话称,台湾会持续不断强化防卫力量,以备战来避战。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表示,别看赖清德“挑衅引战”叫得凶,大难临头时这种人脚底抹油跑得最快。
我们对待“台独”武装就像瓮中捉鳖,“台独”首恶分子想跑是不可能的。
赖清德谋“独”挑衅行径一日不消停,台海就一日不得安宁,台湾同胞就一日不得安生。正告民进党当局,搞“台独”没有好下场。解放军保持“时刻准备着”的战斗姿态,加强练兵备战,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放军方面公开点名赖清德是比较罕见的,过去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往往用“台独”势力或者台当局,来指代赖清德。
这次不止直接点名了赖清德,还将对他的称呼定性为“台独”首恶势力,传递出非常强烈的“打独促统”信号。
此次定性首次将“台独”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台湾地区领导人个人,而非泛泛批判民进党或“台独”势力。这种“祸首”标签的精准使用,类似于解放战争时期,对战犯的指名道姓式追责,标志着大陆对台策略从“群体模糊打击”,转向“个体精确锁定”,形成极强的心理威慑效应。
通过将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聚焦于赖清德个人,既强调了其推动分裂行为的核心责任,也暗示后续反制措施,可能具备更强的针对性。
通过将赖清德定义为“首恶分子”,大陆进一步巩固了“台独分裂势力是唯一破坏现状者”的法理叙事框架。
国防部强调解放军行动演练“就是打台独”,表明针对性的军事部署已进入实操阶段。这种高压态势与《反分裂国家法》形成呼应,为后续采取包括非和平手段在内的措施,奠定了法理与舆论基础。
赖清德通过外购武器、拉拢美日等方式试图强化“以武拒统”能力,包括耗资超50亿美元,加速采购爱国者导弹系统、组建海军陆战队“台北卫戍部队”等军事动作。
大陆的严厉定性直接回应这些挑衅,明确宣示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均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不可分割部分的事实,从根本上瓦解“台独”势力对域外势力不切实际的幻想。国防部的表态也向国际社会清晰传达:支持赖清德等同于支持分裂中国,相关国家必须认真评估,介入台海的风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