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成为活教材 北京四中海畔学堂启动

“青绿海畔·育见未来”主题活动暨北京四中海畔学堂启动仪式今天在什刹海举行。本次活动由西城区生态环境局与什刹海街道联合主办,北京四中北海校区协办,旨在通过街校深度合作,推动教育与生态保护融合,为什刹海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启动仪式上,西城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高宏彦阐释了生态保护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北京四中北海校区校长夏志宏详细介绍了“海畔学堂”的创新教育理念——以“任务派送-小组合作”模式为核心,将学生分为跨学科研究小组,围绕什刹海水质监测、生态调研、文化保护等课题展开实践探究。“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夏志宏表示,“什刹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泓湖水,都将成为学生探索真知的活教材。”

“这是守护什刹海历史文脉与自然生态的双赢之举。”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杨说。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北京四中北海校区什刹海跨学科主题学习基地”正式揭牌。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标志着街校合作迈入制度化实践新阶段。未来,该基地将作为连接课堂与湖畔的枢纽,持续开展生态研学、文化传承等主题项目。

海畔学堂的启动,是教育与环保双向赋能的创新实践。它既为学生搭建了知行合一的成长平台,也为什刹海生态文化保护凝聚了新生力量。随着水质监测、古建保护、低碳社区设计等课题的深入推进,这片承载六百年京韵的碧水青岸,将在知识赋能与全民守护中焕发新生,书写“青绿海畔”与“万物未来”的共生篇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