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飞坡抛跳不过是流量打劫?该散场啦!
网友@我YYP测问界M8飞坡抛跳的视频——这本该属于《汽车工程学》第一章的常识问题,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车型定位与悬架标定的匹配问题,居然成了全网热梗。连陈震等大V都下场参战,活脱脱像一群成年人扎堆表演小孩儿过家家。什么黑白阵营、动机审判、抛跳演技大赏,超速驾驶…热闹得像菜市场吵架
好了,热闹该散场了。今天工科女不做和事佬,只当谣言粉碎机——用数据和底盘控制原理给这场闹剧画上句号。
先说结论:
1. 问界M8飞坡抛没抛跳?当然抛了,当然跳了!那些说YYP‘人工蹦床表演’的,建议重读一下初中物理... 证据在后头;
2. 抛跳=底盘差?错!恰恰证明M8底盘或许很聪明——为什么?往下看。
为什么M8必然抛跳?因为物理定律不会配合演戏
车辆飞坡时,车轮瞬间离地→车身失去支撑→驾驶员员因惯性继续上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Z向加速度越大,人体抛离座椅的力越猛——这和你在电梯急升时脚底发飘是一个原理。
来上数据:
铁粉都知道,我们工作室有【民间科目三-底盘震动量化评测】,2月份正好测过M9的底盘震动数据。而M8和M9底盘几乎完全一样,M8上市那个视频里我们详细对比过,可以认为M9数据对M8有参考作用。
实测M9的震动数据呈现轴向分裂现象:X轴(行驶方向)/Y轴(横摆方向)振动压制极好(过滤颠簸如刀切黄油),唯独Z轴‘放飞自我’——高于鸿蒙智行的轿车比如享界S9(247VS459,这是20公里时速过连续减速带的峰值震动,这是40公里时速790VS1401,可以看出,速度越高,Z向震动更是大幅增高,甚至比其他越野车型(比如豹5 :1091)还高。
这不是缺陷,而是越野基因的主动选择!
大家别忘了,M9是有超强的越野性能的,能过大V沟,大的交叉轴。这就必须:
- 高离地间隙→高重心 - 长悬架行程→硬弹簧来抗冲击。这种设计必定牺牲部分Z向的滤震性。科普一下,越野车的Z向加速度通常都是城市SUV的1.5-2倍。这与我们实测的M9数据吻合。
而M8作为‘运动版M9’, Z向反馈更敏感!
我们的实验里,40km/h过减速带,Z向震动已明显高于测过的46款车型,YYP用接近双倍速(约80公里时速)飞坡,能不明显大幅抛跳吗?
原视频显示,YYP上半身未贴紧椅背,而且是松散坐姿,车身瞬间的大幅抛跳,会导致人体被动抛离座椅,幅度远大于车身实际位移。这或许就是大家质疑的“表演式抛跳”。
但抛跳≠差底盘!错!M8的‘途灵底盘’精髓是机械与电子的二重奏——机械和电控的融合快速控制:允许短暂抛离,但是,官方说在0.3秒内就能迅速稳定车身,快速复位,能将冲击控制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参考ISO2631标准)。这才是重点。
所以,这场闹剧的本质,是下场吵架的各方都用‘燃油车思维’绑架新能源底盘。
死死咬住‘抛跳=垃圾底盘’的陈旧教条,却不知道:
-再好的车比如奔驰G63飞坡也会抛跳,抛跳不可避免,抑制抛跳后遗症才是底盘的核心技术。比如抛跳后的失控时长和不适累积。
新能源车,在这方面有特长:电子系统对机械短板有实时补偿;所以,造就了M8可城可野的双重场景能力。
这才是关键要点。
所以开头我说:这就是个基础到可笑的定位问题。
可咱们的车评大V们在干什么?
从顶流到跟风,全员披着‘专业’外衣,上演流量猴戏—— 这难道不是商业化与专业性的冲突吗?
《天下无贼》那句台词怎么说?
‘最烦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好,为这场行为艺术点赞吧!毕竟,能把牛顿定律吵成娱乐头条,也是相当有创意的。
特此说明:我们的民间科目三,量化评测,也是民间娱乐评测,不能作为购车参考。谢谢你的观看。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