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寿大国遇上金融大国,这场盛会冲刺筹备期,优秀案例征集中

2025年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将于2025年9月10日-14日在北京举行。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上唯一一场以“养老金融”为主题的大会,前两届大会吸引了来自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领域以及养老产业领域的监管人士、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出席会议,共同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金融与养老的新机遇、新模式、新思路。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老年群体,也是全球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已接近美国总人口的数量,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量。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人,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另据国家一级人口学核心期刊《人口研究》报道,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百岁老人从2010年的约3.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约11.9万人,增长了2.3倍。我国于202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百岁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长寿大国”行列。从国际比较角度看,2020年中国在百岁老人数量上历史性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百岁老人增长最快的国家。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中方案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中国百岁老人将接近50万人,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数量将达到37.18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融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责任使命,如何高质量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完善养老金融体系,着力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世界经济体下的长寿大国与金融大国。

2021年中国GDP首次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PPP(国际比较项目法)计算达30.3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了全球第一。2024年末,中国金融业总资产已达495.59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银行业总资产为444.57万亿,是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保险行业总资产35.91万亿,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是典型的金融大国。

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界定养老金融的内涵和外延。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养老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养老金融活动主要通过三个支柱开展。其中,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特别是第三支柱形成的资金,是一种长期资金。养老金融既包括“养老金金融”又包括“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融既有金融的盈利属性,更有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养老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养老提供资金,还可以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长寿大国与金融大国背景下全球养老金融大会应运而生。

“养老金融是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夕阳事业孕育着朝阳产业!”正如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在第二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演讲中所述。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战略之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全球养老金融的发展受到人口老龄化、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养老金融体系相对成熟,而发展中国家则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养老金融体系。

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存在三支柱结构失衡的问题,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过高,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占比极低。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仍需扩充、质量有待提升;尽管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旺盛,但是养老财富储备不足、金融资产占比低。人们的养老金融素养仍需提升,针对不同群体的养老金融服务模式要加快探索。

2025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将围绕养老金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中的诸多困局、政策和问题,邀请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以及养老机构的专家、大咖展开深入研讨。同时,第三届全球养老金融大会暨养老金融优秀案例火热征集中。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燕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