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赢得总统大选,结束三年保守派统治,承诺成为全民总统,恢复民生和复苏经济。
2.李在明得票率为49.42%,刷新前总统尹锡悦创下的最高纪录,但未能超过前总统朴槿惠的最高纪录。
3.新政府领导班子名单公布,金民锡被提名为国务总理,李钟奭为国家情报院院长。
4.李在明面临恢复国内政治裂痕、巩固经济增长和应对外交挑战三大挑战。
5.韩媒预测李在明最早可能在就职当天与特朗普通电话,讨论朝核与关税等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赢得总统大选,结束了三年的保守派统治,这场选举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前任试图恢复戒严失败尝试的裁决。李在明胜选标志着这个东亚国家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他誓言将成为包容和服务全体国民的“全民总统”,以恢复民生、复苏经济为起点,带领国家走出危机。这位新总统将寻求弥合韩国因戒严导致的政治裂痕,恢复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增长,并在全球挑战面前推行自己的“实用外交”。
得票数刷新记录
根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新当选总统李在明得票率为49.42%,得票数为1728万7513张。他的得票数刷新前总统尹锡悦创下的最高纪录(1639万4815张),得票率则未能超过前总统朴槿惠在第18届大选上创下的最高纪录(51.55%)。李在明的另外两位竞争对手,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金文洙得票率为41.15%,改革新党总统候选人李俊锡为8.34%。
图标来源:彭博社
韩国本次选举共计4439万1871名合格选民,最终投票率高达79.4%,创下1997年(80.7%)以来的最高纪录,反映出选民对这场“政治清算选举”的高度参与意愿。众所周知,此次大选是在尹锡悦去年12月3日宣布紧急戒严、引发政治动荡并遭弹劾罢免后举行的,是韩国宪政史上第二次举行提前大选。
正是因为提前大选的特殊性,李在明不享有与上届政府的正式交接期,他在周三(6月4日)上午已正式宣誓就职开启五年任期。这位新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将倾听每一位国民的声音,成为包容和服务全体国民的“全民总统”,以恢复民生、复苏经济为起点,带领国家走出危机。
李在明显然想尽快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当天迅速公布了新政府领导班子名单。他提名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金民锡为国务总理,前统一部长官李钟奭为国家情报院院长。此外,他还任命共同民主党议员姜勋植为首任总统秘书室室长,议员魏圣洛为新政府首任国安室长,前陆军上将黄仁权为总统警卫处处长,共同民主党议员姜由桢为总统秘书室发言人。
贫苦农家出身
现年60岁的李在明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小学毕业后随父母移居京畿道城南市。他在家中5男2女中排行第五,其母亲靠当市场公厕保洁工和卖卫生纸养家糊口,一家人有时甚至还用水果店卖剩的烂水果充饥。
李在明早年就辍学务工以补贴家用,曾在棒球手套厂打工时,左臂被机器卡住而受伤,落下终身残疾。但他在艰难处境中从未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自学通过了初高中学历认定考试,并在1982年考上了首尔中央大学法学系。
李在明通过司法考试并成为律师后,带头成立民间组织监督城南市政府的房产开发项目。他于2005年正式涉足政坛,加入共同民主党的前身“开放我们党”,并在2010年成功当选城南市长后又赢得连任。他在任内实施提供免费校服、建立公立月子中心、发放青年补贴等普惠福祉政策,有力提升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望。
2016年11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曝光,李在明在政要中率先公开敦促对方下台,凭借坦白直率的形象成为总统热门人选,但随后在共同民主党内角逐时不敌文在寅而遭淘汰。李在明于2018年成功当选京畿道道知事,任职期间对其主打的普惠福祉政策进行了细化升级。
李在明在2022年终于得以代表共同民主党选举总统,但最终以0.73个百分点的得票率差距败给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但他在败选3个月后当选为国会议员,随后连续两次当选共同民主党党首,期间他曾宣布无限期绝食对抗尹锡悦政府,并曾在釜山遭到袭击导致颈部受伤,最终带领共同民主党在去年4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
去年12月3日晚在戒严部队闯入国会大楼的紧急情况下,李在明通过直播翻墙进入并为表决通过解除戒严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共同民主党在其领导下力推通过尹锡悦弹劾案。李在明4月底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民调始终以压倒性优势保持领先,最终成功当选第21届总统。
不过,从城南市闹出的土地开发弊案贪污嫌疑起,李在明至今有多宗官司缠身。其中3宗原定5月审理的案件,法院接纳其请求而押后审理。至于一宗指他涉嫌通过一间内衣生产商SBW向朝鲜非法捐款,一宗涉嫌滥用京畿道企业信用卡案,仍在审理初阶。但按照韩国法律规定,除了内乱及通敌,总统任内应暂停对其刑事起诉。
面临三大挑战
目前,韩国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挑战正在等待新领导人。其中,如何恢复国内因戒严令造成的政治裂痕是一大重要课题。李在明在就职演说中重申,将彻查去年发生的内乱事件,依法追责问责,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但也有人担心其可能会利用这些调查来打击尹锡悦的同伙和检察官,而且选后“朝大野小”的格局使其拥有更加便利的环境来推进。
有韩国政治学者认为,这次选举结果更多是在控诉尹锡悦及国民力量党的糟糕表现,而不是对共同民主党的支持。下一任总统应当正确解读民众这次“一边倒”的选择,并在今后的政府运作或政治中予以反映,否则民意将很快发生波动。
另外,巩固经济增长也将是李在明的一项关键任务。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萎缩表明,即使在出口商尚未完全承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关税的冲击之前,商业活动和消费者情绪也已处于脆弱状态。
李在明承诺在选举结束后立即起草今年的第二份补充预算,并提供代金券以帮助当地企业,并为儿童保育、青年和老年人提供补贴,以解决围绕紧缩开支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他的阵营还打算寻求更多时间与特朗普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但目前尚不清楚华盛顿将如何接受延长关税期限的请求。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及李在明的外交挑战。李在明称将通过强化韩美同盟、推动韩美日合作的方式展开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实用外交,并从务实角度处理韩中、韩日等周边关系。他还强调将依托强有力的韩美军事同盟对北边邻国保持威慑力,同时敞开与其对话与合作的通道,努力构建半岛和平机制。
韩媒称李在明最早或在就职当天与特朗普通电话,此次通话预计将以特朗普祝贺李在明就任、双方重申合作意愿的礼节性谈话为主,但也可能就朝核与关税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交换意见。双方还可能就韩美首脑举行会谈展开原则性讨论。外交界预测,考虑到韩国新总统就任后通常会尽早访美的惯例,韩美首脑会谈有望于7月至8月间在美国举行。
韩美关系面临诸多变数,包括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摊问题、朝美对话重启可能性等。美国正在研讨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很可能要求韩方重新就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问题进行谈判。如果朝美今后重启对话讨论“核裁军”问题,韩国面临的安全风险恐将进一步增大。加之美国政府和法院之间围绕关税的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韩美经贸磋商的不确定性。
韩国在外交上似乎没有多少回旋余地,无法在关键问题上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重大改变。尽管美国在李在明胜选后重申美韩同盟坚定不移,但也观点指特朗普“过于强势和霸道”,因此无论谁担任韩国领导人,两国关系都不会有太大不同。
在韩日关系方面,韩媒预计李在明将维持分开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和面向未来合作的基调,但日本不时拿独岛主权和历史遗留问题发起挑衅,韩日关系能否经得起这种考验,也将是一个变数。
除此之外,半岛核问题注定将是一个长期挑战。而韩国新任领导人还必须在首尔与北京、华盛顿之间取得平衡,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最重要的安全盟友。
李在明曾在2017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写道:“希望和考验总是相伴而生。考验的作用不是让人们屈服,而是考验他们的希望有多坚定、多迫切。”祝他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