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大爷的困扰
69岁的王大爷患高血压多年,一直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然而近半年,老大爷发现自己经常腹胀、排便困难,有时甚至一周只能排便一次。尝试多吃蔬菜、喝蜂蜜水后仍不见好转。来到药学门诊咨询,他才知道“罪魁祸首”竟是自己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物!在医生和药师的帮助下调整用药方案后,王大爷的便秘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
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是临床常用的一类降压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但这类药物同样对肠道也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1. 抑制肠道蠕动:肠道收缩需要钙离子参与,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会抑制钙离子的流动,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
2. 减少肠道分泌:钙离子通道被抑制后,肠道腺体分泌黏液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导致粪便干硬、难以排出。
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发生便秘或原有便秘加重的不良反应,这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有如下特点:
1. 引起的便秘多为慢性、渐进性,且与药物剂量相关,剂量越大,便秘风险越高,所以长期服用这类降压药物的患者更易发生。
2. 由于老年人本身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更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使用这类药物发生便秘的风险更高。
1. 阿片类止痛药
如吗啡、羟考酮等,可直接抑制肠道蠕动,是导致便秘最常见的药物之一。
2. 抗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可抑制肠道分泌和蠕动。
3. 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舍曲林等,部分通过影响5-HT受体减缓肠道运动。
4. 含铝/钙/铁/铋等阳离子的药物
如胃药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补钙药物碳酸钙;补铁药物硫酸亚铁等等,服用时可与食物形成不溶性的固体,导致粪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导致便秘。
5. 其他药物
如治疗腹泻的药物黄连素、洛哌丁胺、蒙脱石;利尿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具有肠道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如长春新碱等等。
所以欧洲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筛查工具STOPP[4],将容易引起便秘的药物(如抗胆碱能样药物、口服铁剂、阿片类药物、维拉帕米、铝抗酸剂)用于慢性便秘老年患者时列为潜在不适当用药,优先建议进行用药调整。
药物性便秘常被忽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甚。若您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并出现排便困难,切勿自行停药!
建议:
1. 记录日常排便情况、目前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剂量,以供药师或医生进行药物排查时进行判断。
2. 发生严重便秘需及时就医,让医生排查其他可能引起便秘的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肠梗阻等)。
3. 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优化用药方案,兼顾疗效与安全性,注重日常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测。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