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带大家了解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另外,观察到多种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胃肠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均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感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
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脊柱变形(如驼背),并显著增加骨折风险——轻微跌倒或摔落就可能引发脆性骨折。这些症状不仅带来疼痛和日常活动障碍,严重时(如严重脊柱变形或胸廓畸形)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主要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其他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药物干预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从青少年开始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以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1.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
首先,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比如骨吸收增加,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骨量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
④继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2.诱发因素
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胃切除术后人群。
3.诊断标准
主要有两类,包括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和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李琴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