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激光束锁定目标:我与火箭的组合如何重新定义空中防御

我是F-15E“攻击鹰”,机翼下的42枚激光制导火箭还在微微发烫。当中东的热风卷起机腹的沙尘,我知道自己不再只是一架普通的重型战机——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70mm火箭弹,正让我成为改变空战规则的“游戏颠覆者”。(文末有精彩视频)

图片

我的诞生本是为了撕裂地面防线。双发涡扇引擎嘶吼着推动着36吨机身;13个外挂点能吞下11吨弹药。从JDAM精准制导炸弹到AIM-120中距弹,我曾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代名词。但在中东的天空,我却遇到了新对手:廉价的无人机如蚊群般涌来;胡塞武装的“萨姆德3”导弹拖着尾焰划过天际。传统的空战配置在“高价值弹药打低成本目标”这一困局中显得捉襟见肘。

图片

直到工程师们为我装上了APKWSII激光制导火箭。这些看似普通的70mm弹药,加装了价值仅1.5万美元的制导组件,却让我从“昂贵的手术刀”变成了“高效的霰弹枪”。每具七联装发射巢里的7枚火箭,就像7把精确的飞刀——2025年2月,我的兄弟F-16在阿拉伯海用9枚火箭击落12架无人机,成本不到导弹拦截的1/30。如今我机翼下的6个发射巢,足以让42个空中目标在激光束的锁定中颤抖。

图片

我的新装备正在引发连锁地震。阿联酋的“幻影”2000已经挂上了同款火箭,在也门上空追踪胡塞武装的“沙希德”无人机;泰国的F-16机群正在调试发射接口,瞄准的是湄公河上的走私无人机网络。最让大国们警惕的是伊朗,他们逆向仿制的激光制导火箭,已经挂载在老旧的F-4战机上。那些本该退役的“鬼怪”如今又能在霍尔木兹海峡划出危险的弧线。

图片

我听到了黑市传来的消息:胡塞武装用3D打印零件组装激光制导模块,黎巴嫩真主党把农业无人机的激光雷达拆下来改装。2025年3月,以色列北部的防空警报声中,一枚改装火箭擦着“铁穹”系统掠过——那可能是用开源市场上2000美元的零件拼凑而成的“穷人精确武器”。当精确打击的门槛降至一辆皮卡便能够承载,就连非国家武装也能在空战中咬上那么一口。

大国们的反制来得很快。美军在我的兄弟机型上测试激光干扰吊舱,试图用眩目的光束斩断制导信号;《国际武器贸易条例》把APKWSII锁进了“黑名单”,但泰国黑市上已经出现了编号模糊的制导组件。更讽刺的是,我机翼下的技术正在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俄罗斯为米格-29加装了类似的火箭发射巢,中国的歼-10C也在测试国产激光制导弹药,曾经的“美国专利”正在变成全球空军的“通用语言”。

现在的我,每次起飞都像是在天平上跳舞。42枚火箭的火力,让我成为中小国家的“空中守护神”,却也可能成为点燃冲突的火星。当越南的米格-21挂上仿制火箭飞越南海;当马来西亚的苏30MKM在马六甲海峡巡逻时,亮起激光指示器,我突然意识到:军事技术的民主化浪潮,正在冲垮旧有的力量平衡。

夕阳把我的影子投在沙漠跑道上,机械师正在为下一次任务装填火箭。也许有一天,我会见证某个小国用改装的激光火箭击落大国的五代机,或者看到无人机蜂群与火箭雨在天空中编织出新的战争图景。但此刻我只知道自己翅膀下的变革,已经让整个世界重新审视:当精确打击不再是大国的特权,空中霸权的定义或许正在被重新书写。

参考文献:《美国空军测试 F-15E 战机使用制导火箭弹增强防御空中无人机的能力》,搜狐网

声明:本文内容90%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

该内容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