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眼镜的火热,不仅吸引着大大小小的企业入场做AI智能眼镜或者AR智能眼镜,也吸引着资本频频入局。尤其近期以来,国产智能眼镜厂商频获资本方投资。资本的入局也为这些厂商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以便产品研发、迭代和推广等。
不久前,智能眼镜厂商微光科技宣布,公司已于2024年年底完成近5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鼎翰投资。微光科技官方披露,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新一代AR产品的研发,以及支持推动智能AR眼镜加速落地的三年保值焕机“新智人计划”。
据了解,微光科技致力于探索不同于脑机接口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的新路径,微光科技以AI垂域智能体+AR技术为核心,研发了玄景M5智能AR夹片眼镜。微光科技官方资料显示,该产品重约25.8g、创新夹片形态,在2025年CES等大展上亮相后,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同样作为新锐智能眼镜厂商的INAIR也于不久前完成了融资。今年5月,INAIR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真知创投等老股东继续支持。该公司已累计获得来自真知创投、天善资本等多轮近亿元的投资。
据悉,INAIR成立于2022年,由真知创投孵化和联合创立,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下一代的All-in-one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公司以办公场景为切入点,以AR+AI技术为入口,已推出多款智能设备。
5月中旬, INAIR 正式发布智能新品——INAIR AI空间计算机,并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发售。官方披露,INAIR AI空间计算机已成为全球首台量产的AI空间计算机。INAIR AI空间计算机由AR眼镜INAIR 2 Pro 、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 ,以及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 Touchboard三部分核心硬件组成。
其中,INAIR 2 Pro AR眼镜作为AI空间计算机的核心显示终端,搭载索尼新一代Micro-OLED屏幕(与Apple Vision Pro同源),以77g超轻量机身实现等效134英寸巨幕级显示,配备49PPD超高角分辨率、120Hz疾速刷新及3DoF空间定位技术,呈现超越行业标准的清晰沉浸视效,获瑞士SGS A+ 2.0护眼认证。
5月26日,INAIR官方披露称,INAIR AI空间计算机新品首发,斩获京东XR/AI品牌与单品销售双第一。此次INAIR新品的发布,将为国内XR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选择。
另外,作为新锐智能眼镜厂商的李未可科技于4月中旬宣布获得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合肥包河创投及上市公司米奥兰特。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李未可科技自研的WAKE-AI大模型技术迭代,以及AI智能眼镜的场景化应用落地,进一步巩固李未可科技在“AI+可穿戴设备”赛道的领先优势。
今年5月,李未可科技正式推出三款AI眼镜新品:李未可View AI拍摄眼镜、李未可City AI音频眼镜及李未可City Air AI音频眼镜。
硬件配置方面,李未可View AI拍摄眼镜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1芯片与索尼IMX681 CMOS图像传感器,整机重量控制在38克。该产品配备800mAh便携式充电夹,可实现超过8小时的日常使用续航,并支持45分钟快速充电功能。
在续航与轻量化设计上,李未可City系列呈现差异化配置:City钛架款整机重量33克,支持12小时持续使用;City Air钛架款重量进一步降至27克,无框款仅23克,日常续航时间延长至14小时。
在售价方面,李未可City AI眼镜618活动期间售价799元起(常规零售价899元起),City Air AI眼镜定价999元起,View AI拍摄眼镜首发优惠价1699元起(正式上市价1999元起)。
除了李未可科技等厂商外,今年3月消息,浦东创投集团宣布,公司对XREAL完成2亿元的独家投资。成立于2017年的XREAL,于国内市场而言,或许并未那么知名,但是其妥妥属于全球AR智能眼镜圈子里“隐形大佬”,其在国外有着高知名度,IDC数据显示,其连续三年稳居全球AR智能眼镜市场份额榜首。
近期,XREAL全球销售业务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XREAL AR眼镜全球销售额约6亿元人民币。由于市场反响热烈,该公司新品XREAL One在2024年12月发售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经销商渠道出现了近两个月的断货情况。
据了解,去年年底,XREAL推出的XREAL One搭载了历时三年打造的自研空间计算芯片X1,也是全球首颗空间计算芯片。在X1芯片的加持之下,通过全链路优化将XREAL One的M2P延迟降低至3ms,达到了XR行业内的最低水平。
近来,XREAL大动作频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其与谷歌的合作。不久前,在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与中国AR眼镜厂商XREAL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了AI+AR智能眼镜Project Aura。
此次谷歌发布智能眼镜产品,被市面认为是谷歌时隔10余年重返智能眼镜赛道,而这家科技巨头选择与XREAL合作,足以见得其对XREAL在智能眼镜业务上的认可,也在借XREAL在AR智能眼镜方面深厚的积累进行合作研发。
资本除了流向这些智能眼镜厂商外,还频繁流向了智能眼镜产业链里的光学厂商。换言之,智能眼镜赛道的火热,也传导到了产业链上的光学厂商上。
例如,3月底,微纳光学IDM厂商至格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本轮融资由嘉新创禾与某光电科技上市公司联合投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充和产品研发迭代。
又如,今年3月消息,广纳四维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丹麓资本、琥珀资本与广纳基金联合投资,资金将主要投向科研团队扩建及碳化硅波导刻蚀量产工艺的优化,加速实现AR光学模组的消费级量产。
事实上,智能眼镜厂商、XR光学厂商频频获得融资的背后与当前的智能眼镜赛道如火如荼的态势密切相关。在B端层面,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创业企业等诸多企业均在跑步入场智能眼镜领域,整个行业似乎在“狂欢”。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AI的快速发展、风口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眼镜形态产品被普遍认为是AI的最佳载体之一;再者,国外已出现了爆款单品,极大地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资本也在流向该领域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造就了当下智能眼镜赛道的如火如荼。
而资本频频投资智能眼镜厂商、光学厂商等,对他们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资金注入为厂商提供了研发创新、扩大生产、市场推广等关键环节所需的资源,加速产品迭代与技术突破,推动智能眼镜向更轻量化、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演进。
另一方面,资本助力厂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如与芯片、传感器、内容提供商等合作,构建生态闭环,提升综合竞争力;此外,资本的背书效应还能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人才、合作伙伴及消费者关注,形成品牌溢价与规模效应,为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