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传媒业头条
关键词:深圳“微短剧+”百部精品创作计划发布活动拉开帷幕;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腾讯将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模型“混元-O”;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3个集体和1个职工家庭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纽约时报》与亚马逊达成 AI 内容授权协议;欧盟委员会考虑暂停《人工智能法》生效……
业界聚焦
1.警惕变了味的“正能量短视频”
2.96%的IT专业人士表示AI代理是安全隐患,但仍在部署他们
行业数据
1.2025快手泛知识数据报告
2.2025年中国AI类App流量分析报告
学术前沿
1.媒介如何建构AI技术的地缘政治想象——基于DeepSeek—R1国际争议的报道框架的研究
2.论智能技术发展的伦理向度与规制框架
热点观察
胖东来红内裤当事人被判赔40万,网络碰瓷何时休?
传媒业头条
● AI赋能微短剧:深圳用科技重构红色经典叙事
2025年5月25日,深圳“微短剧+”百部精品创作计划发布活动拉开帷幕。这场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盛会,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AI生成式技术深度还原黄崖洞保卫战等红色经典场景,开启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全新范式。(来源:中国新闻网)
● 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推动短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5月29日,抖音集团宣布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旨在加强版权管理,提高短剧质量,支持优质制作方和创作者。此次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的成立,可视为抖音集团为短剧行业优质内容所做的重要投入,也为整个短剧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来源:新浪财经)
● 腾讯将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模型“混元-O”
5月25日,腾讯自研大模型混元将推出首个端到端语音通话模型 Hunyuan-Voice,计划 6 月上线腾讯元宝 App,同时腾讯正规划多模态和全模态路线,预计今年推出全球首个全模态模型混元-O。(来源:观察者网)
● 微博管理员回应推出“黑粉”标识:纯属P图,站内无此标识
5月25日消息,微博管理员回应“黑粉标识”传闻,表示被标记为黑粉不必须前台展示且相关标识为 P 图。微博正落实饭圈治理要求,优化产品机制,包括升级热搜动态管控、完善黑粉治理措施、限制恶意投诉用户及加大多次违规用户的处罚力度,以改善网络生态环境。(来源:IT之家)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3个集体和1个职工家庭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等13家单位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中心李春秋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京举行,两岸媒体未来十年合作倡议发布
5 月 30 日,以 “十年同心共绘未来” 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近 80 家媒体、相关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峰会上启动了 “两岸青年媒体人孵化计划”,并发布了《两岸媒体未来十年合作共同倡议书》,提出共筑机制、交流互访等五项倡议。(来源:北青网)
●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达成 AI 内容授权协议
当地时间5月29日,《纽约时报》宣布与亚马逊签署了一份以 AI 为核心的多年许可协议。亚马逊将获得《纽约时报》、NYT Cooking 和体育网站 The Athletic 的编辑内容授权,可在其产品和服务中实时展示《纽约时报》的内容摘要和片段,以及训练亚马逊的大型 AI 模型。这是《纽约时报》首次将其内容授权给科技巨头,体现了其在 AI 版权问题上的转向。(来源:纽约时报)
● 欧盟委员会考虑暂停《人工智能法》生效
欧盟委员会正考虑推迟《欧盟人工智能法》的生效实施,原因是围绕AI模型行为准则的争议、行业日益强烈的反对声浪,以及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延误。该动议尚待确认,可能通过暂停法律生效时钟的方式推动针对性修订,以简化部分条款。(来源:AIGverse)
● OpenAI 计划 2026 年推出首款 AI 硬件,让 ChatGPT 融入生活每个角落
OpenAI 公司正在酝酿一款全新的 AI 硬件,预计将在2026年正式发布。这款新产品将由 ChatGPT 驱动,旨在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助手体验。根据一份来自谷歌的反垄断案件文件显示,OpenAI 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该产品的初步版本,尽管正式发布要等到2026年。(来源:bleepingcomputer)
● 谷歌推出 AI 购物新功能,实现虚拟试穿与个性化购物体验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谷歌 IO 大会上,谷歌宣布推出一系列全新的 AI 购物功能,这标志着 AI 在零售领域应用的重大转变。此次新功能包括为在线顾客提供的虚拟试穿、个性化价格跟踪以及结合 Gemini 技术和谷歌购物图谱的新视觉面板,后者为用户提供超过500亿个产品的访问权限。(来源:AIbase基地)
业界聚焦
1. 警惕变了味的“正能量短视频”
前不久,一条关于“脑瘫男孩投篮28次终于投进”的短视频打动了很多人,视频里男孩不断投篮但一直没投中,围观的一帮年轻人不断出声鼓励他,当男孩第28次投篮终于投中时,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欢呼声……这条短视频收获了186.9万点赞、7.8万评论,评论区的一句“你不忍心划走,是不是也在等进球那一刻的欢呼?”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创作者,他们通过记录普通人温暖又感人的生活、帮助他人实现平凡又“伟大”的愿望,传播正能量。这些正能量视频就像一颗颗播撒在网络空间的善意种子,看似微小,却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
为什么那些看似普通的短视频能戳中人心?因为镜头像一面镜子,映出我们共同的生命体验。无论是平凡中的强烈共鸣、互动中的善意接力,还是快节奏下的情感渴求,镜头中那些陌生人之间的暖心互动:一次无言的帮助、一份不求回报的善意,弥补了人们的情感缺失。
在短视频的助力下,这些善意被“放大”,走进了人们的内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也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传播善意的行动中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警惕那些“变了味”的善意。比如利用不同角色标签进行摆拍、利用“慈善行为”进行摆拍、千篇一律的乏味鸡汤等。
对那些“变了味”的短视频,我们明确说“不”的同时,还要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改造”。首先,提升创作者的素养;其次,平台要强化监管责任;最后,公众要有理性的认知。
希望正能量的视频能多点再多一点,让良币驱逐劣币,让造假摆拍等劣质短视频没有市场。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2.96% of IT pros say Al agents are a security risk, but they're deploying them anyway
96%的IT专业人士表示AI代理是安全隐患,但仍在部署他们
根据数据治理公司SailPoint的一份新报告,AI代理正在组织内部迅速部署,尽管它们引发了安全担忧。基于对全球350多名IT专业人士的调查,该报告发现,代理(能够制定计划并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广泛采用正在安全真空中进行。在回应的IT专业人士中,84%表示他们的组织已经在内部使用代理,但只有略超过一半的人(44%)目前制定了控制代理行为的政策。
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中,代理是最新的一波,这股浪潮始于2022年底OpenAl发布ChatGPT之后。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需要人类的细致提示,代理在执行任务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大型科技公司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大量构建和发布代理,希望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淘金热中获利。与此同时,正如SailPoint的新报告所显示的那样,由于效率提高的诱惑和成为早期采用者的不断增大的压力,较小的企业迅速接受了这些新系统。这种早期采用者通常被大型科技公司描述头一种具有根本性颠覆性的技术。
——来源:ZDNET
行业数据
1.2025快手泛知识数据报告
3月26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城镇网民使用率达99.1%,网络视听已成为“数字空气”。
近日,快手新知联合快手大数据研究院正式发布《2025快手泛知识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展现了平台在泛知识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创作与消费双向爆发,泛知识内容生态繁荣
过去一年,快手泛知识内容生态呈现全方位跃升态势,泛知识年视频发布量突破1.9亿,相关内容的收藏量与分享次数也有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2024年快手用户搜索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日均搜索量达1.2亿次。尤其在暑期,“技能教学”“学科知识”等垂类搜索激增,平台通过“搜索-投稿”机制精准匹配供需,围绕奥运会、高考等热点扩充优质内容,形成了生产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随着用户互动与创作者投稿形成正向循环,推动生态双向繁荣,连麦学习正重塑知识普惠的全新范式。数据显示,2024年,快手泛知识连麦直播场次达491万场,直播间互动量同比提升23%,健康咨询、教育助学、法律咨询位列连麦内容前三。
银发学习潮再度兴起,写下人生的百种注解
报告显示,快手泛知识银发创作者数达35.5万,泛知识银发直播作者数超5万,涵盖艺术、健康、人文等领域,大量银发创作者群体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创作热情与收入水平双涨,年轻人在快手找到别样精彩
报告显示,2024年,快手泛知识领域30岁以下万粉作者的视频发布量和播放量分别增长了83%和25%。收入方面,以2024年12月为例,获得收入的18-23岁年轻创作者的月收入增幅高达134%。
《2025 快手泛知识数据报告》的出炉,充分彰显了快手生态在知识传播与普惠方面的重要价值,更展现了银发族与青年人两大人群在知识共创与代际共学的新力量。快手正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打造知识普惠新范式,助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来源:快手大数据研究院
2.2025年中国AI类App流量分析报告
技术尚未收敛:DeepSeek的爆发,证明技术能力依旧是AI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DeepSeek的月用户设备数从1月的1885.9万台激增至3月超过1亿,豆包从4819.1万台升至7409.4万台。这种短时间内市场份额的快速更迭,深刻反映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尚未收敛的特性。
在看不到技术天花板的情况下,亦无法断言没有其他技术突破的路径。
从使用次数上也可以看到前文所述的趋势。DeepSeek月总使用次数从1月的3亿次跃升至3月的22.8亿次,涨幅惊人;豆包从18.4亿次增长到32.9亿次。不过技术天花板尚不可见是一个好现象,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即使某一技术路线暂时抢占市场,也可能被其他创新路径颠覆,研发风险始终存在。这种技术路线的多元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在追求技术跃升时需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AI启蒙:一个爆款App能有多大贡献
DeepSeek的技术突破,对中国AI产业发展功不可没。我们选取2月用户设备数在2000万以上的3三款AI类App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技术突破后的DeepSeek对流量的吸引作用非常强,这给前面竞品带来的负面作用是商业版图的崩塌。这也证明:在技术尚未收敛的前提下,技术突破可以粉碎竞品的商业化努力。
——来源:艾瑞咨询
学术前沿
1.媒介如何建构AI技术的地缘政治想象——基于DeepSeek—R1国际争议的报道框架的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全球技术秩序,AI技术的全球话语权争夺日益凸显。2025年中国企业DeepSeek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和复杂争议。研究系统考察中外媒体DeepSeek—R1报道的跨文化叙事建构与传播过程发现,西方媒体主要使用安全化和地缘政治框架,通过“策略性技术叙事”强化AI技术的民族主义色彩,强调国家竞争、技术威胁与安全风险;而中国媒体和其他地区媒体则更多地采用技术创新与文化自主框架,突出技术主权,强调AI发展的多元路径与开放合作。研究通过提出“策略性技术叙事”“、框架渗透障壁”与“多元框架共存”等概念,揭示了媒介框架在全球技术话语权争夺中的战略作用,并指出全球媒体话语体系的不对称性与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在技术成为全球权力竞争核心的时代,理解媒介如何建构技术叙事、塑造技术想象和分配话语权,对构建公正包容的全球技术秩序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理解并参与这一建构过程,才能超越技术民族主义,开创技术全球化的多元共生之路。
——来源:新闻与写作
2. 论智能技术发展的伦理向度与规制框架
近年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已经渗透进公共生活、国际传播、区域冲突等诸多领域,随之而来的权益冲突、利益纠葛,信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动态平衡,物理体与生命体的重新界定与再阐释,生产方式转型与文明形态转化中的伦理风险、政策与法律规制需求越发凸显。为此,正视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应用的现实,揭示其应有的伦理向度,慎思既有的或可能的道德、法律、技术规制,无疑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社会建设,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实践与研究的双重命题,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不言而喻。
——来源:新闻爱好者
热点观察
胖东来红内裤当事人被判赔40万
网络碰瓷何时休?
话题背景
近日,备受关注的胖东来红内裤案尘埃落定。胖东来红内裤事件指2025年2月4日,段某在网上发视频,称自己在胖东来生活广场购买红色内裤,因掉色引发过敏症状。此视频播放量超过1200万次,点赞11.3万次,引发广泛传播,导致涉事品牌订单取消及其他负面影响。
5月28日,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段某在胖东来积极处理投诉事项时,没有核实本人皮炎症状是否系案涉商品所致的情况下,仍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存在主观过错,对胖东来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损害后果与段某发布视频的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依法认定段某的行为侵害了胖东来的名誉权。段某应当向胖东来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
媒体及网友观点
#媒体观点:
红辣椒评论:网络碰瓷行为如同破坏市场环境的“毒瘤”。对商家而言,这类行为会严重损害其信誉,使潜在消费者产生顾虑,致使销售额下滑;与此同时,商家还会被迫承担不合理的赔偿费用,经营成本显著增加,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对整个市场环境来说,网络碰瓷靠不正当手段博关注、谋利益,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长江评论说热点:法律眼里,没有特殊企业,没有特殊消费者,只看事实和证据
极目锐评:40万元赔偿金与公开道歉的处罚,应已形成了足够震慑,让某些企图靠“碰瓷”企业牟利的网络“黑嘴”自觉闭嘴,让更多网络内容生产者明白:流量越大,责任越大,恪守真实和诚信的底线,方能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新闻周刊:舆论监督、公众监督,都需要依据客观事实而发声,而不能只是用主观臆断就臧否企业,这是一个底线。
#网友热评:
@学姐的口袋:这件事看下来有点悲哀,我们为什么开始怀疑每一个“受害者”?不是我们变冷漠了,而是“伪受害者”太多了。他们披着正义外衣,踩着流量节奏,在短视频里哭得天花乱坠,结果只是想着怎么“割韭菜”最大化。这对真正需要维权的人,是一种严重伤害。对商家,是一次又一次的道德绑架。对我们这些观众,是一次次信任被消费、情绪被操控。因为每当“假维权”爆发一次,公众的警觉性就会提升一次,结果真正的受害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章鱼姐讲娱乐:企业要有底线,但消费者和网红也不能无底线。舆论场不是法庭,泼出去的脏水,不是鞠个躬就能洗干净的。支持维权,但坚决抵制“职业碰瓷”!
@燕梳楼:作为胖东来系列维权行动的“第一案”,此次“红内裤事件”的宣判,也为其他企业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提供了参考范例,彰显了法律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我们支持维权,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碰瓷行为,这会让我们整个社会的信用坍塌、礼乐崩坏。
编辑/排版:刘林林
审核:张芝兰
指导老师:张小强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