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力给孩子兜底的家长,才着急孩子的成绩!”当手心里的宝贝嫌弃父母,吼出这样的话时,是不是像一把尖刀,直击内心最痛处?
相信每个当父母的听了这话,都不会淡定吧?
最近,看一个家长群里聊天,聊到孩子成绩的问题,忽然有个很久没露面的家长冒出一句话,瞬间大家都沉默了。
这句话仿佛一个无声雷,炸过之后就是无尽的沉默,也许此时大家心中都在掂量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这么想,说不定哪一天逼急了,也来上这么一句,那时候的自己,知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想想就心酸!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急于要孩子出成绩的家长,一天到晚,拼了老命赚钱,就是为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端好自己的饭碗,谁知在孩子心中,居然藏着这样的埋怨,哪个家长会受得了呢?
这时候,一个家长丢出这样一个截图:
瞬间,群里活跃起来,对呀!这就是最有力的反驳,指责父母的孩子,无非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个自洽的出口而已!
为何一句话就让父母溃不成军?
也许孩子见惯了网上的炫富,富人为了孩子准备了什么,所有的网剧也都是富人怎样,可现实中,富人是少数,80%都是普通人。
因成绩不理想就埋怨父母,目前已成为部分孩子的借口,这将是教育认知危机!
将个人发展困境,简单归因于家庭支持的逻辑,如同将植物枯萎全然归咎于园丁,却忽视了生命体自身生长必备的认知误差!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兜底这个命题本身就有认知偏差!教育的本质不止兜底那么简单,父母兜底孩子的生存也不是理所当然。
非要说兜底,父母子女的一生也是相互兜底的,毕竟大家都很普通,条件所限,谁也不要埋怨谁。
学习更为了构建大脑系统,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谋划出路!从小学习本领是所有人类都该做的事。
普通人的孩子要学习,富人的孩子也要学习,比较起来,但凡家长,大多数都重视孩子的学习。
父母对子女学业的严格要求,表现在看成绩上,实质并非物质焦虑的简单投射,而是对孩子未来的储备!
当我们在讨论兜底时,往往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安全感,却忽视了其他层面,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培养温室里的植物,而是培育能经历风雨的人才。
数据显示,在跟踪500名重点校生后发现,在那些成绩停滞群体中,91%的人存在知识结构化能力缺失,84%缺乏信息筛选能力。
这些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短板,与物质条件并无必然联系,一定避免孩子为自己找借口,学习从来都是成长必备!
本文来自发表过的旧文,稍作修改,原文可见:埋怨父母不给兜底的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