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汪洋 设计 张恬怡
【编者按】
新闻有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思想有碰撞,弄潮观点把握时代脉搏。
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朱怡
近日傍晚,在西湖边上合唱的年轻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休闲娱乐新玩法:“City Sing”。潮新闻记者 高心同 摄
最近,一句“大家都不去KTV和SPA了”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一张标注为《中国休闲发展报告2023-2024》的截图流传网络,图中数据显示,逛公园、City Walk、瑜伽、骑行等户外活动排名靠前,而KTV、密室逃脱、夜店等传统室内娱乐方式则呈现下降趋势。
于是问题来了:我们的主流休闲方式,真的从“室内浓玩”变成了“户外淡玩”吗?让我们来厘清这场关于“娱乐方式剧变”的讨论真相。
点击详情>>
潮声丨从KTV到City Walk:我们的娱乐方式变“淡”了吗?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朱怡:
去不去KTV和SPA,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大家都不去KTV和SPA了”热搜引发了记者对当下休闲方式的深度调查。结果发现,近年SPA水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KTV行业尽管整体收缩但也在逐步转型,而City Walk的确日渐崛起。
曾几何时,KTV和电影院都代表了最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KTV、电影院的固定场景导致体验模式相对单一,而两者的核心技术在当下都可以找到更为便捷的家用设备或者手机作为替代。而SPA市场规模的增长和City Walk崛起的背后,共性是大众对身体管理的休闲实践。显然,对美好生活的预期,直接转化为社会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
时代一直向前,休闲方式的变化投射了大众心态的转变,要求相关行业必须应时而变。一些敏锐的行业观察者较早调整业态以适应社会的转向,比如杭州温莎KTV上线单人票套餐,广州麦颂、畅响KTV推出的单人包间服务受到年轻人好评。当下引发热议的电影院营收下滑问题,或许也可以从经营模式转型上做更多探索。
时代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状态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AI大模型的兴起极度强化了以经验主义和连接主义为特征的知识倾向。比如City Walk的兴起背后,既能看到大众对健康休闲的共识态度,也要看到强大导航系统、人工智能游览方案等信息组合提供的技术便利。基于人工智能的联结特征,越来越多的场景、行为得以突破场景垄断、技术垄断实现新的组合乃至融合。
我们相信,未来的人类休闲生活,一定以更为多元的个体连结为特征。对休闲方式的观察,为我们深入思考社会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