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项目建设
提升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能力
——龙王沟中下游雨洪分流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探营
我市老城区龙王沟中下游雨洪分流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自去年年底开工建设以来,在各方高度关注和努力下,整个工程已近尾声。6月2日下午,在青年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预制箱涵已铺装完成,施工单位正在组织人员和机械抓紧进行路面施工,计划在高考前对整个青年路进行临时性放行,以方便考生及周边居民出行。
据了解,为有效削减城市内涝风险,市住建局结合区域实际,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淮南市老城区龙王沟中下游雨洪分流及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项目建设,系统提升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能力。
据工程项目经理介绍,该工程项目实施可用“中顺下疏”来概括。“中顺”即捋顺朝阳路U型弯段,沿淮耕路(朝阳路-纺织厂路)新建4x3米雨水箱涵300米承接龙王沟上游雨水,下游排入张大桥处龙王沟明渠。“下疏”即沿淮舜路(兴华大楼)-青年路-龙湖公园开辟排涝第二通道,新建6x3米雨水箱涵1.2公里,接入龙湖公园内现状龙王沟11.8x3米箱涵,汇入龙湖泵站,泵排入淮河。
由于排水箱涵开挖范围位于城市主干道,周围商铺及居民集中,人流量大,车流量多,外部条件非常复杂。特别是朝阳路与淮耕路交口路段、人民路与青年路交口路段,前者是山北城区东西向主要交通要道,周边住宅小区人口密集、车流密集;后者周边临近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南三中等企事业单位及老旧小区。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给广大市民带来的不便,市住建局和建发市政公司施工前经多次与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对接商榷,确定施工导行方案,在重要路口及路段进行小范围分阶段实施,边实施边恢复,并保证临时便道的正常通行。此举措虽大幅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但保证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
施工中发现,市政工程道路地下管线分布较多,特别是道路交叉口过路纵、横向管线分布更为复杂。淮耕路与朝阳路交口深基坑开挖施工范围内经管线人工探挖并结合物探设计图纸,发现东西走向分布有DN600供水管、DN300中压燃气管、DN800热力管道等大管径管道及强电、弱电等管线,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人民路与青年路交口深基坑开挖施工范围内经管线人工探挖并结合物探设计图纸,发现南北走向分布有DN500供水管道两道、DN300中压燃气管道及强电、弱电管线且分布密集。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各公用管线运行安全,施工方积极对接管线产权单位商讨各项管线保护措施方案,有效保证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