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闺蜜哽咽着告诉我,她儿子被班里同学叫"肥墩墩"快半年了,孩子回家总是躲进房间偷偷哭。闺蜜试过找老师、找对方家长,但效果甚微。每次孩子都缩着肩膀,像只受伤的小兽,那无助的眼神让她心如刀割。
我们常以为制止外号就是找老师、找对方家长、甚至警告对方孩子——这些方法也许暂时有效,但无法真正为孩子披上心灵的盔甲。
真正治本的,是教孩子一句有力的话——让他们自己挺直腰板,夺回被言语夺走的尊严。
这句话就是:
"我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精心挑选的礼物,请叫我本名,谢谢。"
这句话为何有力量?
它温柔而坚定地划清界限——明确告诉对方“我不接受”,却不用脏话或贬低反击;
它将名字升华为爱的象征——赋予孩子一种被珍视的底气,外号顿时显得苍白粗鄙;
它让"拒绝"变得体面又无可辩驳——对方若继续嘲弄,反而自显无理。
教孩子这样说,不是教他们对抗世界,而是教会他们守护自己世界的边界。
具体可以这样做:
在家练习:模拟不同场景,让孩子大声练习这句话,眼神坚定,声音清晰;
角色扮演:家长扮演起外号者,让孩子反复回应,直到语气不再畏缩;
强化名字的意义:给孩子讲讲名字背后的美好寓意,让ta爱上自己的名字;
及时肯定:当孩子勇敢说出后,无论对方是否停止,都大力表扬ta的勇气。
若孩子说完对方仍纠缠,告诉孩子:无需陷入争辩,平静离开并告知信任的老师或家长。尊严无需争论——沉默转身本身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无法永远为孩子挡开所有言语的荆棘,却可以为他们装备锋利的灵魂之剑。
当孩子学会挺直脊梁说"请叫我名字",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称谓,更是内心不容侵犯的疆土——尊严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一寸寸捍卫的。
校园生活的风雨终会过去,但孩子从中学到的自我捍卫之道,将化为日后抵挡人生风雨的坚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