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第二轮谈判草草结束,乌军奇袭俄基地或打开新局面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69字,阅读需4分钟

1.俄乌第二轮谈判结束,双方在互换战俘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其他方面要求分歧较大,谈判成果有限。

2.乌克兰在谈判前夕展开代号“蛛网”的特别行动,袭击俄罗斯境内5座战略轰炸机基地,摧毁41架主力机型,造成高达70亿美元的损失。

3.此次袭击展示了小型、低慢速、灵活布控的无人机和特种渗透部队在战争中的优势,引发各国重新审视国防体系。

4.由于战场表现影响谈判结果,预计俄乌冲突在停火协议达成前可能进一步升级,包括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攻击力度。

5.与此同时,乌克兰将继续发展和使用创新战术,争取国际支持,并加速国内国防动员以应对潜在的大规模地面冲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前线战火未熄,俄乌进行了第二轮直接谈判,双方在谈判桌上抛出的要求,让外界嗅到风雨欲来的信号。

1.第二轮谈判期间,俄乌展开激烈博弈

近期,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第二轮谈判并没有爆出多少令人惊喜的成果,似乎只在互换战俘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图片

(俄乌第二轮谈判成果有限)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外界得以窥见当时的场景。据悉,俄罗斯提出了12个条件,从要求乌克兰放弃对克里米亚和顿涅茨克等地的主权,到坚持乌克兰不得加入任何军事联盟,再到一口气要求解除所有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显然是想在军事、经济和外交领域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对于这些条件,乌克兰异常愤怒。在他们看来,这些如同最后通牒般的条件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乌克兰方面强烈反对,并要求俄军同意30天无条件停火的底线。

俄乌立场本来就对立,如今谈判桌上的紧张局势更是不断升温。或许是预料到了此次谈判不会有满意的结果,乌克兰在谈判前夜,拉开了另一场“战斗”的序幕。

2.谈判前夕,泽连斯基布下大棋

就在这场唇枪舌剑的谈判之前,乌克兰亮出了他们的“底牌”——代号“蛛网”的特别行动。在这场精心筹划了18个月的军事行动中,乌军对俄罗斯境内5座战略轰炸机基地展开了袭击。最终,他们声称摧毁了包括图-95MS、图-22M3等在内的41架俄罗斯主力机型,给俄方造成高达70亿美元的惊人损失。

图片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轰炸机基地)

尽管有分析认为乌军的战报数字略显夸张,但这一系列攻击确实对战场局势产生了影响。此次行动最令外界关注的,莫过于乌克兰将特种部队与FPV(穿越机)无人机相结合的创新打法。以往多见的是孤立的点对点袭扰,而这次“蛛网”行动则是一场全面、同步、多点打击的展示

一直以来,军事大国信奉“防空导弹加上长程预警”足以保护战略资产。但此次袭击,让各国意识到,小型、低慢速、灵活布控的无人机,再加上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渗透部队,足以撬动那些被认为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乌军此次行动,等于在谈判桌前狠狠给了俄罗斯“一拳”。

3.俄乌战场,新的局面正在打开

“蛛网”行动让人眼前一亮,但它背后的深意更发人深省。

这场袭击表明,战争再也不是单靠人海战术或机械化部队横冲直撞那么简单。小型灵活、快速机动的无人机,结合隐秘高效的特种部队,可以以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给对手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俄罗斯乃至其他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国防体系,以防止此类“新型战争”的重演。

图片

(乌克兰新战术或打开战场新局面)

这种背景之下,乌克兰的做法可谓一石二鸟。从对俄罗斯展示其强悍的军事能力,到对国际社会尤其是摇摆不定的支持者们重申其在战场上的顽强抵抗力,让外界再次看到了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但这对于要斡旋俄乌冲突的特朗普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接下来,泽连斯基恐怕要迎接来自美国的“愤怒”。

4.下一轮谈判开始前,俄乌交锋或更激烈

从俄乌在谈判桌上的交锋来看,战场上的表现始终是影响谈判结果的重要因素。这预示着在停火协议最终达成之前,冲突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有分析称,俄罗斯在乌东地区的军事行动将更猛烈。包括加大对乌克兰基础设施、供电和通信线路的攻击力度,以削弱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和国内稳定。同时,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或许会进一步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互动,以减缓国际制裁带来的压力,并从经济和军事上进行反制。

图片

(俄军或展开大规模报复行动)

乌克兰也不会坐以待毙。出于自卫的需要,乌克兰很可能会继续发展和使用“蛛网”这样的创新战术,进一步扰乱俄罗斯的后方和战略基地。乌克兰也将通过多种方式来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与此同时,乌克兰内部的国防动员也可能会加速进行,以应对潜在的大规模地面冲突。

总的来说,随着停火协议的逐渐逼近,俄乌冲突的烈度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