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东方树叶的云南创新

  味蕾的革新、体验的重塑和产业链条智慧化。一片东方树叶的云南创新,以山野风物为画布、以科技智慧为笔触,勾勒出一幅云南茶产业创新的立体图景。

  新茶饮里的云南风味

  近年来,在新茶饮风口下,大批云南本土新式茶饮品牌带着独特的云南味,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崭露头角,成为茶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图片

消费者在新式茶饮店体验茶饮 李玲 摄

  依托云南原叶茶品牌打造的新式茶饮店上山喝茶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消费者。上山喝茶南强街店店长小董介绍:“上山喝茶以纯茶基底结合云南当地的话梅、滇橄榄汁等特产风味,推出了不少兼具茶韵与创意的特调茶饮系列。近期,我们推出了创新融合大理酸木瓜与生普调制的新品,清新的口感迅速收获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再配上一张标明茶底、茶香等信息的茶饮‘身份证’,让消费者了解更多云南味。”

  从云南出发的霸王茶姬带着云南普洱、滇红、糯米香叶等云南味道走向世界;象子茶铺则采用云南玫瑰、墨江紫米、滇橄榄等原料,为饮品加上“云南基因”,让传统风味找到更多出圈点;山野泡泡以云南滇橄榄作原材料,滇式“泡果榨汁”的风味征服不少消费者……

  云南的地方特色和本土风物为各新式茶饮店的品类创新带来灵感,不少茶饮品牌通过结合云南地域特色元素打造差异化,也让新式茶饮赛道上的云南风味从区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新茶馆里有新体验

图片

“一间茶舍”里的茶饰与茶挂 李玲 摄

  当“健康生活”与“互动社交”成趋势,融合茶道美学与现代社交属性的新式茶馆,通过品茶、茶艺体验和主题化社交活动等立体化运营,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鲜体验。

图片

“一间茶舍”主理人汪静波 李玲 摄

  “一间茶舍”主理人汪静波说:“以前的茶馆只需要提供茶水即可,但随着茶馆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茶馆不仅有茶饮,还有茶食、茶具、茶席周边、茶文化活动、文人空间设计等多重服务。”如今,茶舍不仅是茶爱好者的日常去处,更逐渐成为文化交流与体验的窗口。“到茶舍来的客人不乏德国、法国、美国等地旅客,大家在店里品茗、购买茶盏,了解云南茶文化。去年,有一个越南团组到茶舍听古琴,体验插花、焚香、点茶、赏茶挂等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四艺’,我们还为他们讲解了普洱茶的不同工艺。现场氛围好不热闹,大家争相和点茶师合影留念。”汪静波说。

  昆明弥勒寺公园的综合社区空间“弥里有乐”已连续三年举办“茶人十二席”活动。活动以茶为媒,串联起种植、工艺、艺术等多元领域,让不同背景的人们在袅袅茶烟中交流共鸣。“弥里有乐”主理人佟佳介绍,有种植香料和鲜花的农场主把自己的种植成果做成茶与其他嘉宾分享;有做器皿的手工艺人带着自制的茶器与现场朋友们交流;有书法家向观众介绍自己写的茶挂……

  佟佳说:“活动举办以来,延续‘众饮得乐’的理念,希望每一个喝茶的人,不聚焦评判茶的好坏,而是享受当下饮茶的愉悦和惬意。参加活动的一位小学生让我印象很深刻,她带着自己喜欢的茶具和茶叶到现场布置了一方茶席,还邀请老师和同学一同到现场感受茶的乐趣。”

  茶叶也有新智慧

  新采摘的茶叶送达制茶所需要多久?答案是,1分钟。在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昔归村,刚采摘的茶叶,通过无人机吊运很快便能送达山下的制茶所。不仅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提高了鲜叶完整率。

  沿从茶园到茶杯的溯源链条,在保山市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茶叶科技小院,一片叶的旅程都有完整的数字档案。茶叶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通过数据集成系统对茶叶实现检测过程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实时抓取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关键指标。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开始,全面启用的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平台,通过后台监测,可及时看到每一户SC企业以及标准化示范茶所的检测数据。真正实现从源头让昌宁茶更‘透明’”。

  而位于景迈山上的茶马古窖,则将普洱茶窖藏推入更智能领域。茶马古窖依托景迈山独特的微生物环境,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为顾客提供专业仓储服务。据了解,茶窖内的机器人精准存取茶饼,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陈化过程,区块链溯源为饼茶定制专属“电子身份证”。顾客还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茶窖内的温湿度,监测气味、茶叶出入窖等信息。

  云南网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