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子新希望:22岁,361名,背心、短裤、纹身的“韧性”女孩布瓦松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25字,阅读需4分钟

1.22岁的法国女子网球选手洛伊丝·布瓦松,凭借坚韧的毅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从世界排名361名一路拼进法网八强。

2.布瓦松在红土场上的表现尤为出色,她的WTA125冠军和18连胜全部都在红土上取得。

3.尽管在伤病和低谷中挣扎,布瓦松始终坚持训练,依靠的不是天赋和背景,而是信念和努力。

4.她的成功故事鼓舞着处于低谷的运动员,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就能发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网球冠军心智》公众号
不止关注球星成长故事
更深度聚焦冠军背后的
训练哲学与科学方法

图片

法网前,法国女子球员的状态,用“落满灰尘的圣杯”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加西亚泪眼婆娑,说自己要退役。像是老兵打到最后一枪,拼尽了最后一分力。辉煌曾经有过,但眼下呢?球迷却发现:看不到一个能接棒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洛伊丝·布瓦松的22岁姑娘站了出来。

图片

没人看好她

她世界排名361,只是靠外卡入围,赛前几乎没人认识她。她一直以来,比赛时喜欢穿着跨栏背心、宽松短裤,像是混进女网赛场的野男孩,有些当年娜姐夺冠时打败意大利的斯齐亚沃尼的风骨。

她不是什么希望之星,只是一串名单上的名字。但就是她,一场场地拼、一拍拍地打,把法国女子网球的希望,一点一点打了回来。她不是喊口号,她把韧性两个字,从右肘上的纹身,打进了所有人心里。

布瓦松,出生在法国第戎,父亲是打过国家队的篮球运动员,退役后在摩纳哥俱乐部当高层。她小时候学的是篮球,后来才改打网球。

图片

她没有少年得志的光环,青少年最高排名也就171位。比赛没人关注,成绩没人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点点蹚出来的。

2024年年初,她状态爆棚,打了37场赢了31场,在圣马洛拿下了WTA125冠军,职业生涯第一次尝到了冠军的味道。但好景不长,就在法网开赛前两周,她撕裂了前十字韧带。

图片

她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句话:

一周时间,从举起冠军奖杯,到躺在病床上。我经历了最极端的起落。但这就是命运给我的路,我要靠自律走回来。

她说到做到。

整整九个月,她消失在赛场。从学着重新走路,到开始恢复训练,再到找回比赛节奏,她没有发疯、没有emo、没有抱怨,她只是默默训练。

靠的不是运气,是训练大脑和意志。她大胆尝试神经运动训练练的不是体能,而是手眼协调、视觉神经、大脑反应等。她说:比赛不是谁打得猛,是谁反应快,我练的是脑子。”她不靠玄学与说教,只靠朴素、基础科学的刻意练习积累。

图片

然后,她回来了

今年,她靠一张外卡重返法网。没人以为她能走多远。但她连赢四场:击败梅尔滕斯、干掉卡利尼娜、战胜雅克莫、最后逆转击败世界第三佩古拉!这不是奇迹,是九个月沉默努力的结果。

这是她职业生涯第一次打进大满贯正赛,结果直接闯进八强,而且她是法国女网自2017年以来第一个打进法网八强的女选手

更巧的是,她所有成绩最好的比赛,都是在红土上打出来的。她说:“我从小就在红土上打球,这个节奏我太熟悉了。一到红土赛季,我状态就特别好,也最开心。

她的WTA125冠军、18连胜,全部都在红土。实力,一直都在,只是没人看到。

她右肘上的刺青写着“Resilience”,韧性。不是好看,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那是她在病床上、在康复室、在训练馆、在没人看的比赛中,一步一步扛过来的精神支柱。

图片

当她打进八强后,她哽咽着说:“如果你两周前告诉我这些,我肯定不会相信。但我相信自己。我知道我可以做到。在那个赛点上,我真的非常紧张。当我看到那一拍正手变成制胜分时,所有的压力都释放了。能在这样的球场、这样的氛围下比赛,我太开心了。

坚持也能发光

我们总以为体育奇迹属于天才,属于少年成名的光环。

布瓦松告诉我们:有一种成功,不靠天赋,不靠背景,只靠信念、一点一点的努力。

她没有一夜爆红的剧本,有的只是无数个默默练球的黑暗时刻。她没有闪光灯的关注,有的只是自己在红土上,狠狠打出来的实力和尊严。这,就是韧性最好的注解。不是撑过一时的痛,而是能在黑暗中默默坚持,哪怕没有掌声,也不放弃。

图片

如果你现在正处在低谷,也在咬牙坚持,请记住这个名字:洛伊丝·布瓦松——她从世界第361名,一路拼到法网八强,靠的不是奇迹,是一句朴实的信念:韧性。(图片引自法网官网和球员的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