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东北大学一位教授因在课堂上大量依赖ChatGPT备课和答疑,被学生发现并投诉,引发关注。
2.该教授被指违反学术诚信,尽管学校驳回了学生的退费请求,要求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明确标注并验证准确性。
3.然而,美国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也开始使用AI辅助评阅申请人材料,引发对学生是否值得为优质教育付费的担忧。
4.另一方面,教师们在教学中使用AI时,存在滥用现象,如作业指导、考试评分等都交由AI操刀。
5.面对AI,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调整心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老师坦诚使用AI。如果教师在使用AI时是坦诚的,比如说:“这份讲义是AI生成后我做过筛选的”,这种诚实态度反而会赢得学生信任,学生不会觉得被欺骗。
利用AI帮助理解课程内容。如果AI被用于整理课程资料、生成图表、设计小测或互动问答,能让课程更清晰直观,尤其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帮助。他们不会排斥这些“技术助教”。
但关键性的建议(如立意是否深刻)应由老师给出。
老师没有明确告知教学中哪些内容是AI生成的,学生会不确定自己是否“被骗”,也不清楚课程是否合规。这种模糊状态会放大他们的焦虑与不信任。
当一门课从课件制作到作业批改都由AI完成,教师只起到监督作用时,学生容易觉得被敷衍,会有种“来美国上网课”的极差教学体验。尤其是在讨论和写作类课程中,AI难以提供具体、贴合个体的反馈,这种统一被系统处理的感觉会让留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体验未被关注。